遗黎击柝夜燔薪,防虎中宵有伏弩
出处:《野店篇》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祁阳山中断行旅,万岭参天天欲雨。
松杉百里一茅店,椎髻老翁作蛮语。
土垣半倒撑树枝,白日空庭走饥鼠。
惊看上客车马多,却立低头色如土。
连年此地莽丘墟,行人露宿饲豺虎。
生儿箐中已八岁,不识门前树禾黍。
官来给种新买犊,卧无莞簟炊无釜。
遗黎击柝夜燔薪,防虎中宵有伏弩。
客闻叹息亦吞声,乱后天南鲜安堵。
吾语老翁汝勿苦,日暮壶浆不索汝。
过吏游兵慎莫嗔,主人去此适他所。
松杉百里一茅店,椎髻老翁作蛮语。
土垣半倒撑树枝,白日空庭走饥鼠。
惊看上客车马多,却立低头色如土。
连年此地莽丘墟,行人露宿饲豺虎。
生儿箐中已八岁,不识门前树禾黍。
官来给种新买犊,卧无莞簟炊无釜。
遗黎击柝夜燔薪,防虎中宵有伏弩。
客闻叹息亦吞声,乱后天南鲜安堵。
吾语老翁汝勿苦,日暮壶浆不索汝。
过吏游兵慎莫嗔,主人去此适他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清初时期祁阳山区荒凉破败的景象。诗人施闰章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万岭参天”、“松杉百里一茅店”等描绘了山中的孤寂和寥落,展现出旅途者的艰辛。"椎髻老翁作蛮语"形象地刻画出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语言交流的困难暗示了文化的隔阂。
“土垣半倒撑树枝”、“白日空庭走饥鼠”揭示了村庄的荒废与贫困,"行人露宿饲豺虎"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乱后的恐怖与不安。孩子的无知“不识门前树禾黍”,以及百姓生活的艰难“卧无莞簟炊无釜”,都让人深感民生之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老人的安慰和对乱世的忧虑,“日暮壶浆不索汝”寓意着即使在艰难时刻,人情尚存。“过吏游兵慎莫嗔”提醒人们面对官军和流寇要谨慎,而“主人去此适他所”则透露出人们的流离失所。
整体来看,这首《野店篇》以生动的场景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