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死岂遂知归,滑疑终悠悠全文

死岂遂知归,滑疑终悠悠

出处:《庄子
明 · 释函是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
是中无作者,万物将安休。
指与非指喻,相去何短修。
死岂遂知归,滑疑终悠悠
明照非天均,因是焉足由。
譬之千万派,到海声俱收。
声消不是海,是海行倾湫。
一切悉意言,过此谁与俦。
吾思道在迩,作止空相尤。
要以解粗识,聊当圣贤谋。

鉴赏

这首诗《庄子》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其深邃的哲理与庄子思想相呼应,展现出对生命、宇宙、存在本质的深刻思考。

诗开篇即引用了庄子著名的“庄周梦蝶”故事,提出“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以此引出“是中无作者,万物将安休”的疑问,探讨生命与存在的本源,以及其中是否真的有创造者或主宰者。接下来,“指与非指喻,相去何短修”进一步阐述了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死岂遂知归,滑疑终悠悠”则触及生死问题,表达了对于死亡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接着,“明照非天均,因是焉足由”强调了知识与真理的相对性,指出即便是最明亮的真理也可能受限于特定视角或条件。

“譬之千万派,到海声俱收”通过自然界的比喻,暗示了不同事物最终都将汇聚融合,如同千条河流汇入大海。然而,“声消不是海,是海行倾湫”又提醒我们,声音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转化,就像大海的波涛汹涌,体现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最后,“一切悉意言,过此谁与俦”表达了对言语表达有限性的认识,指出超越言语所能触及的领域,或许只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验。而“吾思道在迩,作止空相尤”则鼓励人们深入内心,寻找真理与智慧的源泉,避免外在形式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存在本质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传统哲学思想的现代反思。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