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未得归,天严风断渡
出处:《赋诗分得欲雪》
元 · 李孝光
鸟雀不畏人,啧啧上庭树。
萧条山已黄,惨憺江气暮。
游子未得归,天严风断渡。
萧条山已黄,惨憺江气暮。
游子未得归,天严风断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的离愁别绪交织在一起的情境。
首句“鸟雀不畏人,啧啧上庭树”,以鸟雀的自由自在反衬出人的孤独与无助。鸟儿在庭院的树木间欢快地鸣叫,它们似乎对人类的存在无感,自顾自地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而人却因某种原因无法与之同乐,这种对比让人感到一丝悲凉。
接着,“萧条山已黄,惨憺江气暮”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凄冷。山色已由绿转黄,显示出季节的更替;江面上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暮气,仿佛连空气都凝重起来,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暗喻了人心境的沉郁。
“游子未得归,天严风断渡”则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离愁别绪。游子在外漂泊,未能归家,面对严酷的天气和阻隔的河流,归家之路显得更加艰难。这里的“天严风断渡”既指自然界的恶劣条件,也象征着人生的重重阻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对离散与归宿主题的深刻思考。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段,使得情感表达更为丰富和深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