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出处:《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其一》
唐 · 李咸用
为儒自愧已多年,文赋歌诗路不专。
肯信披沙难见宝,只怜苫草易成编。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鹄岂无缘。
肯信披沙难见宝,只怜苫草易成编。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鹄岂无缘。
注释
自愧:感到惭愧。专:专门,专心。
披沙:拨开沙子寻找。
见宝:发现珍宝。
苫草:简陋的草屋,比喻平凡的材料。
成编:编成书籍。
燕昭: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君主。
寤寐:日夜,不分昼夜。
郭隗:战国时期燕国大臣,以引荐人才著名。
贤:贤能的人才。
初心:最初的志向或决心。
一试:一次尝试。
正鹄:正中心的靶子,比喻目标。
翻译
多年来我以儒者自居,但对文学创作并不专精。我深知在大量平凡中难以发现珍贵,只因平凡的材料容易编集成书。
燕昭王日夜期盼得到杰出人才,郭隗的故事虽有名,但他并非唯一的贤者。
暂且坚守初心,希望能有一次尝试,就像箭矢射向靶心,怎能没有缘分呢。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自谦之意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不足和对朋友见解的渴望。诗人以“为儒自愧已多年”开篇,显示出他对于自身学问的不自信,以及在文赋、歌诗等文学形式上没有专精。
接着,“文赋歌诗路不专”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我否定的情绪。随后“肯信披沙难见宝,只怜苫草易成编”则是用比喻表达,即便是细心寻觅(如同披沙寻宝),好的文学作品也往往难以发现,而容易杂乱无章的文字却堆积如山。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中,诗人借用历史上的燕昭王和郭隗来表达自己对于才华和德行的追求与自我评估。燕昭王梦中得马,醒后求之,象征着对才能的渴望;而郭隗则是西汉末年的人物,以忠直著称,但在此处被用来表达诗人对于德才的不自满。
最后,“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鹄岂无缘”则是在表达一种坚守初衷、再次尝试的决心。箭穿正鹄(即箭射中靶)象征着希望能够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证明自己的才华不仅是偶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内省之作,诗人通过自我批评和对友人的期待,表达了对于文学创作的不满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