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虽泛南流水,称意南行莫恨赊
出处:《送人宰永泰》
唐 · 方干
北人虽泛南流水,称意南行莫恨赊。
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
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
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
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
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
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北人:北方人。南流水:南方的河流。
称意:合心意,满意。
南行:向南旅行。
莫恨赊:不要因为路远而遗憾。
道路:行程,路线。
毛竹岭:长满毛竹的山岭,代指某具体地点或泛指南方山水。
风烟:风中的烟雾,此处形容风景。
刺桐花:一种植物的花,常用于描述南方景致。
舟停:船只停泊。
渔浦:渔港,捕鱼之地,这里也是地名的象征。
犹为客:仍然作为客人,没有归属感。
樵溪:可能指一个以樵夫和溪流闻名的地方,代指目的地。
似到家:感觉像回到家一样亲切。
下马:从马上下来,指到达目的地。
政声:良好的施政声誉,指地方治理得好。
王事少:朝廷的公事不多。
闲吏:清闲的官吏。
日高衙:日上三竿才开衙门办公,形容公务轻松。
翻译
北方人虽然乘船在南方的河流中漂流,但若能称心如意地向南行进,就不要怨恨路途遥远。行程途中首先经过长满毛竹的山岭,随着风中的烟雾渐渐接近,刺桐花也映入眼帘。
船只停靠在渔浦,我仍身为异乡之客,而当进入以樵溪为名的县境时,感觉仿佛快要回到家一样。
下马后发现此地政务清简,公事不多,应该可以允许悠闲的官吏们直到日上三竿才去衙门。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北方游子南行的画面,展现了他对南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旅途中遇到的美好风光的赞赏。诗人通过“称意南行莫恨赊”一句,表达了游子心中的满足与快乐,没有半点遗憾。
“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这一段,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旅途的景象。毛竹岭可能是一处著名的地标,而“风烟渐近刺桐花”则让人联想到春日里微风拂过,带来了远方花香,这种细腻的感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南方水乡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偏远的小镇,小溪边上,诗人也能感受到一种归属感,这种感觉是多么温馨和安心。
“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最后一段,诗人描写了到达目的地后的一种宁静与平淡。官府的政治活动已经减少,诗人也许是一位官员,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一份从容不迫的悠然自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以及对南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