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
出处:《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 其四》
宋 · 赵蕃
青毡非旧物,乔木岂故国。
家传墨庄书,人嗣文靖德。
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
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
家传墨庄书,人嗣文靖德。
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
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
注释
青毡:比喻祖先留下的基业或传统。乔木:象征古老的树木,代指故乡。
家传:家族世代相传。
墨庄:可能指书法世家。
文靖:形容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
治兴衰:国家的兴盛与衰败。
道滋熄:道德的兴盛或衰落。
衣冠:古代士人的代称,这里指读书人。
稼穑:农耕和收获,泛指农业生产。
翻译
青色的毯子并非旧时之物,古老的树木怎能代表故乡。家传的墨庄书法,后人继承了文靖的美德。
要想了解国家的兴盛与衰败,关键在于道德是否昌盛。
我独自感到惭愧,身为士人,应该亲身参与农耕劳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人通过对青毡和乔木的象征性描绘,表达了对家族传统和国家兴衰的感慨。"青毡非旧物,乔木岂故国",青毡不再是往昔的象征,古老的乔木也不能代表过去的故乡,暗示了世事变迁。接着,诗人提到家族的墨庄书法和文靖之德,强调了家族文化的传承和道德的延续。
"欲知治兴衰,是系道滋熄",诗人认为国家的兴盛或衰败,关键在于道德之道是否得到弘扬或衰微。他以明智的态度反思,认识到个人应当关注国家治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衣冠之华,应该亲身参与农耕,体验民生疾苦。
"愚独愧衣冠,身宜亲稼穑",诗人自谦为愚者,对于只知衣食无忧而忽视民生的现状感到惭愧,认为身为官员,应该亲自参与农业生产,以实践治国之道。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