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亩清江曲,为农计末疏
出处:《春日郊行杂兴三首 其二》
元 · 黄溍
五亩清江曲,为农计末疏。
那无经世策,宜付绝交书。
野笛吹频歇,渔舟去若虚。
卜居能有待,天地本吾庐。
那无经世策,宜付绝交书。
野笛吹频歇,渔舟去若虚。
卜居能有待,天地本吾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郊行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五亩清江曲”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清江蜿蜒、绿意盎然的画面,五亩之地虽小,却也自成一景,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
“为农计末疏”一句,既点明了诗人从事农耕的生活状态,又流露出对农事的疏远感,或许是因为诗人更多地关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非物质生计的忙碌。接下来,“那无经世策,宜付绝交书”,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经世策)的无力感,以及对于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心态。
“野笛吹频歇,渔舟去若虚”两句,通过笛声和渔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郊外的宁静氛围。笛声时断时续,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而渔舟轻盈地驶过,似乎带走了所有的喧嚣,留下一片空灵与寂静。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渴望。
最后,“卜居能有待,天地本吾庐”表达了诗人对于居住之所的选择与期待,认为在天地之间,自己就是最理想的居所。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更是对心灵归宿的一种追寻,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郊行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