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掩丛兰色,艳吞秾李芳
出处:《玉蕊》
唐 · 唐彦谦
玉蕊两高树,相辉松桂旁。
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秀掩丛兰色,艳吞秾李芳。
世人嫌具美,何必更清香。
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秀掩丛兰色,艳吞秾李芳。
世人嫌具美,何必更清香。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两棵玉蕊高耸的树,在松桂的映照下互相辉映。一直以来,它们都保持着洁净,今夜月光依然明亮照耀。
它们的秀美超越了丛兰的色彩,艳丽程度胜过繁花的香气。
世人都嫌它们完美无缺,又何需再追求清新的芬芳呢?
注释
玉蕊:指花朵,这里特指某种高洁的花。相辉:相互照耀。
松桂:松树和桂树,象征高雅。
向来:一直以来。
尘不杂:没有尘埃,形容洁净。
此夜:今晚。
艳吞:艳丽程度超过。
秾李:盛开的李花,形容花香浓郁。
世人:一般人。
嫌:嫌弃。
具美:完美无缺。
何必:何必还要。
清香:清新的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夜月光下的园林景象,借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应过分追求的哲理。开篇“玉蕊两高树,相辉松桂旁”写出了两棵高耸的玉蕊花树在松柏丛中交辉发光的情景,既形象地描绘了园中的美丽风光,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之境。
“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则是说这夜晚没有一丝尘埃,月亮依旧明净照耀,表达了一个纯净无瑕的环境。紧接着,“秀掩丛兰色,艳吞秾李芳”具体描写了玉蕊花树间杂生的兰草和鲜艳如画的李花,这些自然景物在月光下显得更加迷人。
最后两句“世人嫌具美,何必更清香”则是诗人的感叹。意谓世人对于已经十分美好的事物还要追求更多的完美,不满足于现有的美貌,总想让它变得更加清新、芬芳。这反映了诗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即欣赏并珍惜眼前所拥有,而不必过分苛求。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和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