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四十一首(其十七)
明 · 薛瑄
圆象无停运,大化不可留。
征车既西迈,行舟复东流。
辙迹苦相背,两美焉得由。
青松生涧底,白日丽高丘。
馀光不回照,直干空萧飕。
去去莫复道,零露满春草。
征车既西迈,行舟复东流。
辙迹苦相背,两美焉得由。
青松生涧底,白日丽高丘。
馀光不回照,直干空萧飕。
去去莫复道,零露满春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动态与静态之美,以及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诗人以“圆象无停运,大化不可留”开篇,点明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接着,“征车既西迈,行舟复东流”两句,通过“征车”和“行舟”的移动,形象地展现了人世间的奔波与流转,无论是向西还是向东,都代表着人生的旅程与方向的选择。然而,“辙迹苦相背,两美焉得由”,表达了即使有着美好的愿望与追求,但在现实的道路上,往往因为方向的不同而无法并行,体现了人生道路的复杂与选择的艰难。
“青松生涧底,白日丽高丘”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壮丽的画面,青松在山涧中生长,白日的阳光照亮了高高的山丘,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与光明的希望。然而,“馀光不回照,直干空萧飕”则揭示了即使拥有光辉与力量,也难以弥补时间流逝带来的遗憾与孤独,强调了生命中的美好与短暂。
最后,“去去莫复道,零露满春草”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虽然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珍惜当下,面对未来。露水虽轻,却能滋润春草,象征着即使微小的努力也能带来生机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探讨了时间、变化、选择与坚持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