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梵惠藏殿
宋 · 施枢
劫火不能焚,空中转法轮。
风霜鸱殿古,金碧贝函尘。
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
却怜无问者,遗迹竟成陈。
风霜鸱殿古,金碧贝函尘。
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
却怜无问者,遗迹竟成陈。
注释
劫火:指佛教中的灾难或劫难之火,象征世间苦难。空中:指天空中。
法轮:佛教术语,象征佛法的传播和教化。
风霜:自然界的风雨和严寒。
鸱殿:古代宫殿的一种,以鸱鸟为装饰。
金碧:形容色彩鲜艳,金黄色和碧绿色。
贝函:贝壳装盛的物品,可能指佛经或宝物。
尘:灰尘,这里指被岁月覆盖。
成数:佛教中指事物的预定命运。
人言:人们的言论。
坏身:损害身体,这里指对人的影响。
无问者:没有询问的人。
遗迹:遗留下来的古迹或遗址。
陈:陈旧,废弃。
翻译
劫火无法焚烧它,空中转动佛法之轮。历经风雨侵蚀,古老的鸱殿依然存在,金色与碧绿的装饰布满尘埃。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人们的言论无法损害自身。
令人惋惜的是,无人询问,昔日遗迹已成陈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施枢的作品,名为《四安梵惠藏殿》。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佛教寺庙及其法轮转动,以及对信仰永恒和物质世界变化的思考。
"劫火不能焚,空中转法轮" 表示即使是大火也无法焚毁,而在虚空之中,法轮依旧旋转,不受世间火灾的影响。这里的“劫火”指的是毁灭世界的大火,“法轮”则象征佛教的真理和力量。
"风霜鸱殿古,金碧贝函尘" 描述了一处古老的寺庙,其中有被风霜侵蚀的殿宇,以及用金碧石制成的佛像及其它物品已经积满了灰尘。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材料(金碧与贝壳)和它们所处的状态(积满灰尘),诗人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感。
"物本由成数,人言不坏身" 这两句提出了一个哲理,即万物都有其固有的命运,而人们对于肉体的保护和维持则是一直存在的追求。这里“物本由成数”意味着自然界的事物都遵循着它们各自的法则,“人言不坏身”则强调了人类对于自身保存的渴望。
"却怜无问者,遗迹竟成陈"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知道珍惜、保护历史遗迹的人的怜悯之情,并感叹这些遗迹最终也只能沦为尘埃。这里“却怜”表达的是一种同情,“无问者”指不懂得珍视的人,“遗迹竟成陈”则是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的哀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佛寺的景象和物质世界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信仰和人类渴望永恒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