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庄谢客
宋 · 曹彦约
渐撤疏篱短作垣,与春期约老田园。
晴多易得花开早,地迥难藏鸟语喧。
我欲偷安频谢客,人谁见许数敲门。
定知桃李平生误,下已成蹊漫不言。
晴多易得花开早,地迥难藏鸟语喧。
我欲偷安频谢客,人谁见许数敲门。
定知桃李平生误,下已成蹊漫不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渐撤:逐渐减少。疏篱:稀疏的篱笆。
期约:约定。
田园:乡村田园。
晴多:晴天多。
花开早:花开得早。
地迥:地势偏远。
鸟语喧:鸟鸣声嘈杂。
偷安:渴望安宁。
谢客:谢绝来访者。
见许:被允许。
敲门:敲门请求。
桃李:比喻贤才。
平生误:一生的错误。
成蹊:形成小径。
漫不言:默默无言。
翻译
篱笆渐渐稀疏,矮墙短小,与春天有个约定,在这田园中度过晚年。阳光充足的日子,花儿容易早开,但地势偏远,鸟鸣声也难以隐藏。
我渴望安静,常谢绝访客,却无人理解,多次敲门也被拒绝。
深知桃李之错,本应引来众人,却悄然无声,只留下小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曹彦约在春天的湖庄中,随着季节变化,篱笆渐撤,围墙变矮,他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强。诗人期待在这个田园环境中度过宁静的时光,享受晴天里花朵早早开放的美景和远处鸟儿的欢鸣。然而,他选择谢绝访客,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独处,这种愿望并未得到他人的理解,只能独自享受这份宁静。
诗中的"偷安"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人谁见许数敲门"则流露出一种孤独感。最后,诗人以桃李比喻自己,感叹一生被误入了仕途,未能如桃花李花般自在开放,已经错过了许多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但他对此并不多言,只是默默承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