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云陟累榭送严子善之上犹
皛皛天宇清,矗矗栏楹幽。
静赏抚危构,浩歌睇崇丘。
君子有远行,佳期谁与俦。
饯言以遵路,延伫更临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友人严子善登高远望的情景。"寻云陟累榭",通过"寻"和"陟"两个动词,展现出他们费力攀登多层楼阁的场景,暗示着旅程的艰辛和对高处景色的期待。"遐览以舒忧",表达了通过远眺来排解内心忧虑的情感。
"皛皛天宇清",描绘出天空的清澈明亮,"矗矗栏楹幽"则强调了栏杆和楼阁的静谧与深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静赏抚危构",独自欣赏美景,同时"浩歌睇崇丘",放声歌唱,遥望远方的高山。
"君子有远行,佳期谁与俦",诗人感慨友人的离去,惋惜与他共享的美好时光将不再,暗示了离别的伤感。最后两句"饯言以遵路,延伫更临流",诗人以送别的话语为友人送行,自己则长久站立,望着友人顺着道路渐行渐远,直到河流边,表达了深深的依依不舍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离别之愁于山水之间,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感纽带。
词语解释
崇丘的意思:(1).高丘,高山。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二:“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 唐 韩愈 《南山诗》:“尝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明 刘基 《吊泰不华元帅赋》:“莽莽崇丘闃无人兮,天高听遐。”(2).《诗·小雅》篇名,有目无诗。 晋 束晳 曾作《补亡诗》六首,内有《崇丘》篇。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儒馆无它事,作诗配《崇丘》。”...
矗矗的意思:(1).高峻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巖嵾嵳。” 南朝 宋 谢灵运 《上留田行》:“循听一何矗矗。”《明史·外国传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镇王国。” 清 钱谦益 《王师二十四韵》:“丰碑并崇庙,矗矗夕阳西。” 康有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桂山矗矗桂树直,神秀启闢必有先。”(2).重迭貌。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诗:“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 宋 司马光 《夏夜》诗:“溽暑鬱不开,矗矗云万叠。” 清 曹寅 《望...
浩歌的意思: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佳期的意思:[释义](1) (名)结婚的日期。 (2) (名)恋爱着的男女幽会的日期、时间。 [构成]偏正式:佳(期 [例句]佳期已定。(作主语)...
君子的意思:[释义](名)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构成]偏正式:君(子 [例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定语)...
舒忧的意思:抒发忧思,忧虑。《楚辞·九章·怀沙》:“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汉 刘向 《九叹·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志紆鬱其难释。”《汉书·谷永传》:“ 汲黯 身外思内,发愤舒忧,遗言 李息 。”...
天宇的意思:[释义](1) (名)天空。 (2) (名)〈书〉天下。 [构成]偏正式:天(宇 [例句]鸟在天宇飞翔。(作宾语)...
危构的意思:高耸的建筑物。 宋 苏舜钦 《宿华严寺与友生会话》诗:“危构岧嶤出太虚,坐看斜日堕平芜。”...
遐览的意思:(1).看得远,远望。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假目以遐览,借耳以广听。” 唐 宋之问 《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序》:“纵目遐览,识皇代之承平;得意同归,有吾儕之行乐。” 明 刘基 《龙虎台赋》:“明四目以遐览,沛仁泽於九垓。”(2).往远方访察游览。 晋 傅咸 《小语赋》:“折薜足以为櫂,舫粒糠而为舟,将远游以遐览,越蝉溺以横浮。” 宋 马令 《南唐书·邓王从益传》:“秋山滴翠,暮壑澄空,爱公此行,畅乎遐览。” 明 管讷 《和陆伴读闿过梅根》:“江行愜素怀,遐览匪游冶。”(3).广泛阅...
延伫的意思: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 王逸 注:“延,长也;佇,立貌。”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无与归,石逕荒凉徒延佇。”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我怀寄渊澹,庭户久延佇。”(2).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晋 陶潜 《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书·宗钦传》:“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岂无英奇,副我延佇。” 宋 叶适 《邵子文墓志铭》:“所至皆解榻...
远行的意思:指离开家乡或原地去远方旅行、出使、出征等。...
遵路的意思:(1).谓遵循道路前进。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 北齐 刘昼 《新论·赏罚》:“苟能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2).犹出发。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以 贞观 三年仲秋朔旦,褰裳遵路,杖锡遐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卢肇 , 袁州 宜春 人,与同郡 黄颇 齐名。 颇 富於产, 肇 幼贫乏。与 颇 赴举,同日遵路,郡牧於离亭饯 颇 而已。” 清 蒲松龄 《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