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机简堂余里人也在方外三十年未识其面乾道己丑余帅豫章乃自圆通来谒与之款语连日忘疲不谓末法中有此龙象且喜余里之有人因其归作诗以送之赏析

机简堂余里人也在方外三十年未识其面乾道己丑余帅豫章乃自圆通来谒与之款语连日忘疲不谓末法中有此龙象且喜余里之有人因其归作诗以送之

宋 · 吴芾
我家石井旁,山水非不奇。
所恨过从少,无与同襟期。
独幸里巷间,高僧有二机。
大机传祖印,海内声名驰。
晚归结草庵,杜门人莫窥。
嗟哉已物化,不见三十期。
我为铭其塔,世犹仰清规。
小机真龙象,方为人天师。
宴坐一禅榻,天花零乱飞。
闻名亦二纪,颇愧会面稀。
忽自庐阜来,访我江之湄。
共说无生话,不觉日晷移。
顾我麋鹿姿,久欲脱絷羁。
来日宁有几,扰扰将何为。
一点退闲心,不谓师已知。
祇俟及新岁,上章力丐归。
师傥还故里,愿言款柴扉。
我虽无长物,亦有筇一枝。
正欲穿林壑,相与穷幽微。
庶几进此道,尽洗平生非。

注释

石井:我家附近的井。
恨:遗憾。
过从:交往。
同襟期:共享情怀。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
二机:两位智慧的僧人。
祖印:祖传的教诲。
驰:传播。
杜门:紧闭门户。
三十期:三十年。
铭其塔:为他们刻碑。
清规:清廉的行为准则。
小机:较小但重要的智慧。
人天师:佛法导师。
宴坐:静坐。
天花:比喻佛法的启示。
二纪:二十年。
会面稀:见面机会少。
庐阜:庐山。
江之湄:江边。
无生话:关于生死的佛法谈话。
日晷移:时间流逝。
麋鹿姿:向往自由的生活。
絷羁:束缚。
宁有几:还能有多少。
扰扰:纷扰。
退闲心:淡泊的心境。
已知:已经知道。
丐归:请求回归。
款柴扉:亲切地敲门。
筇一枝:一根竹杖。
穿林壑:穿越森林。
尽洗平生非:洗尽一生的错误和罪恶。

翻译

我家在石井边,山水景色确实奇异。
遗憾的是交往太少,无人能共享这情怀。
幸好在这邻里间,有两位高僧深藏智慧。
大智慧传承祖训,他们的名声响彻海内。
傍晚归来建草屋,闭门谢客无人识。
可惜他们已离世,不再相见已三十年。
我为他们刻碑塔,世人仍敬仰他们的清廉之道。
小智慧如龙象,他们是人间的佛法导师。
他们在禅榻上静坐,仿佛天花飘落。
他们的事迹已流传二十年,我却很少能见到他们。
忽然他从庐山来,来到江边找寻我。
我们共谈无生之理,不知不觉时间流逝。
看我如麋鹿般自由,长久以来想摆脱束缚。
未来的日子还能有多少,纷扰中我该做什么。
我有一颗淡泊之心,没想到老师早已洞悉。
只等新年到来,我将极力请求回归。
如果老师能回故乡,希望能在我家门前畅谈。
我虽然没什么贵重物品,一根竹杖而已。
我正想穿越森林山谷,一同探索深邃的佛法。
希望能借此修行之路,洗净我一生的过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高僧之间的情谊和对佛法的向往。开篇“我家石井旁,山水非不奇”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赏。而“所恨过从少,无与同襟期”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未能早日遇见高僧的遗憾和惋惜。紧接着,“独幸里巷间,高僧有二机”描绘了诗人对高僧的尊敬之情,其中“大机传祖印,海内声名驰”表明这位高僧不仅在当地享有盛誉,其影响力更是远播。

诗中还通过“晚归结草庵,杜门人莫窥”来形象地描绘出高僧平日的生活状态和其神秘不可侵犯的修行环境。接着,“嗟哉已物化,不见三十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而“我为铭其塔,世犹仰清规”则是对高僧法号的纪念和对佛教戒律的尊崇。

在后半部分,“小机真龙象,方为人天师”进一步强化了对这位高僧的敬意。紧接着,“宴坐一禅榻,天花零乱飞”描绘出高僧在禅坐中的宁静与超然。而“闻名亦二纪,颇愧会面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多次亲近高僧的歉意。

随后,“忽自庐阜来,访我江之湄。共说无生话,不觉日晷移。”写出了高僧不期而至,与诗人畅谈佛法,对于时间的流逝毫不知晓。接着,“顾我麋鹿姿,久欲脱絷羁”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末尾,“来日宁有几,扰扰将何为。一点退闲心,不谓师已知。”通过诗人的自省与决心,展现出对精神导师的信赖,而“祇俟及新岁,上章力丐归。师傥还故里,愿言款柴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新的一年有新的期待,同时也希望能得到高僧的指引和帮助。

最后,“我虽无长物,亦有筇一枝。正欲穿林壑,相与穷幽微。庶几进此道,尽洗平生非。”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净化世俗烦恼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和向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