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花中圣品话紫薇

花中圣品话紫薇

蒲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

人们常说:“花无百日红”,而紫薇则是例外。“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对紫薇的由衷赞誉。

紫薇,落叶乔木。原产东南亚及澳洲,现分布我国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紫薇树身光滑无皮,树高3~7米。用手轻搔其干,花叶会颤动不已,如怕“痒”似的,故又名“痒痒树”、“怕痒花”。紫薇极具观赏性,原因一是花期长。此花从农历五月始开,可持续到九月,花期达百日。故紫薇花又称“百日红”。其二是花色艳丽。当其树梢抽出花蕾,一穗多花,绽开时花象轮盘,四周花生六朵、瓣多皱襞,相当别致。初放时,还会发出淡淡芳香气。紫薇花色有红、淡红、白、紫四种,以淡红最多,其次为红色、白色和紫色,但以紫色为正色,故总称“紫薇”。

我国栽培紫薇历史悠久,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已有记载。古人对紫薇评价亦高,宋《全芳备祖》称:“紫薇名胜,似得花之圣。”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中把栽种紫薇列为赏鉴、清玩和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清《广群芳谱》有这样评价:“一枝数颖,一颖数花,每微风至,夭娇颤动,舞燕惊鸿,未足为喻。唐时省中多植此花,取其耐久,且烂漫可爱也。”

说来有趣,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改称紫薇令,皆因当时中书省署内广植紫薇树之故。从唐宋文人留下的不少咏紫薇的诗词中,可以佐证紫薇是当时官署中最常见的观赏花木。白居易诗云:“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韩渥也有“职在内庭宫阙下,厅前皆种紫薇花”之句。官职以花取名,实属罕见,诗人借花抒情却也平常。如欧阳修罢官后,面对堂前的紫薇咏诗叹曰:“亭亭紫薇花,向我如有意”;“相看两寂寞,孤咏聊自慰”。王十朋求官无望,曾写下“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自惭终日对,不是紫薇郎”的感叹之句。紫薇花因与官职牵扯在一起,陆游曾讽刺它是“官样花”。可能正因如此,故过去咏紫薇的佳句不多,倒是杨万里因赏紫薇达“如痴如醉”的地步,才写下了“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长放半年花”的千古绝句。

紫薇的观赏价值很高,现已被列为重要园林绿化树种之一。紫薇还因耐修剪、易露根、树干鼓空如肱,刚劲有力,又是制作桩头盆景的佳品,可给家庭增添无穷的情趣。此外,紫薇花的香气,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杀菌消炎、镇静安神等保健作用。

紫薇也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紫薇,性味微酸,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紫薇花、叶、根均入药。主治产后血崩、带下、小儿胎毒、小儿惊风、疥癣、肺痨咳血、风疹、创伤出血、痢疾等。紫薇可内服,但孕妇忌服。

猜你喜欢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4)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