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温病经方夏桑菊

温病经方夏桑菊

温病是中医的一类病证称谓,指因感受温热之邪而引起的以热象偏重,易于化燥伤阴为特点的急性外感疾病。温病包括多种外感急性热病,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伏暑、冬温、温疫、温毒、大头瘟、烂喉痧等。中医又说,温病已发,因气候失常,非其时而有其气,使长幼皆病,互相传染,即为瘟疫。可见瘟疫亦是温病范畴。此概念接近于西医学中的季节性流行病。与其他病症不同,其发病急、变化快、变证多、危险性也较大。如现在全球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就属于中医温病范畴。

面对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西医对于疫苗和新药的研究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可中医的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的治法有优势,温病论治表明,瘟疫并不可怕,有方可鉴,有药能医,瘟疫当治。由于温病为感温热之邪,因此温病的治疗原则为清热祛邪、保津养阴。温病经方夏桑菊的配伍及功效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夏桑菊”源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江浙局部地区嘉庆十九年(1814年)大旱之后疫疠流行期间,清代医家王升改桑菊饮为夏枯草、桑叶、野菊花三味药作为单一配方,疗效显著。此后“夏桑菊”在大小瘟疫的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夏桑菊主要由夏枯草、桑叶和野菊花配伍而成。方中夏枯草为君药,性味苦、辛、寒,重在清肝火,散痰火郁结,降血压,熊果酸是其有效成分之一;桑叶、野菊花具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疗效,绿原酸是其有效成分之一,三味药都有清肝解毒、消炎退热、抗菌之功效,但又各有不同的药用靶向,相辅相成,共奏“清热祛邪、保津养阴”的功效。

夏桑菊颗粒是风热感冒和温病常用的中成药,以现代制药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其收载于部颁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标准第15册,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

由于夏桑菊经方效果很好,所以现在生产夏桑菊产品的厂家众多。但由于选材及工艺问题,各种产品质量也不尽相同。四川蜀中药业集团生产的蜀中牌夏桑菊颗粒,选材地道、投料足、生产工艺成熟可靠、质量稳定、口感舒适,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子木)

猜你喜欢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

  •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

  • 麦门冬汤方证浅析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

  • 自拟方治湿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