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

今年十月份,朱军夫妇带刚满月的宝贝女儿婷婷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预防针,护士在婷婷右上臂三角肌注射了乙肝疫苗。过了两天,在给婷婷洗澡时朱军发现打针部位青紫一大块,摸上去有鸽蛋大小的硬肿块。是护士打错了针?疫苗有副作用?还是针头消毒不严?朱军夫妇急忙抱着孩子来到县疾控中心,疾控然认为疫苗没有问题,注射程序也没错,但一时也说不清楚是何原因导致了孩子右上臂青紫肿块,建议他们去市儿童医院看专家门诊。

次日,朱军夫妇抱着孩子来到市儿童医院。医生询问病史了解到,孩子出生后一直采用纯母乳喂养。随后的化验结果显示,血色素偏低,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凝血四项检查显示凝血功能异常。根据病史和体检,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告诉家长,婷婷患上了“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孩子皮肤青紫硬块是由该病造成的,与疫苗和注射器材无关。

医生将婷婷收入院治疗,经静滴维生素K10毫克/次/天,连用三天,婷婷右上臂皮肤肿块明显缩小,青紫颜色变淡。一周内病情明显好转出院。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出生体重不足、早产儿以及有产伤的婴儿才容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但现有许多证据显示,即使身体完全健康的足月儿,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颅内出血。人体维生素K(简称维K)的来源主要是饮食和肠道内细菌的合成。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少,且初乳几乎不含维生素K,加上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细菌少,维生素K合成也少。因此,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极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是人体肝脏合成的重要凝血因子的辅酶。维生素K缺乏时会引起婴儿自发性出血症。本病多见于生后3天~3个月以内婴儿,主要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为胃肠道,患婴表现呕吐咖啡样物或拉柏油样大便;其次是皮肤或皮下出血,表现皮肤出血点、瘀斑,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出血不止;肚脐无故渗血;严重者可因脑出血而致死或致残。不久前,国内对7省活产婴儿19751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婴儿40%存在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因此,目前国内儿科专家一致主张,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都应口服维生素K2毫克/次,每天服1次,连服10天,同时乳母口服维生素K10毫克/次,每天服1次,连服10天。这样可明显地减少婴儿出血病例,完全杜绝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所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猜你喜欢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