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下病上取”治便秘

“下病上取”治便秘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下病上取”首载于《灵枢·终始》“病在下者高取之”。《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下,取之上。”顾名思义,是指下部病变从上部治之,是一种与病气上下相反的治法。明代张景岳指出:“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其病既反,其治也宜反。故……病在下,取之上,谓如阴病者,治其阳,下滞者宣其上也。”下病,指病证表现、病变部位偏于下,上取即采用药物或针灸,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进行调整和治疗。本治法是本着整体观念,结合人体脏腑、经络、九窍、表里上下,以及气血运行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而确立的治疗大法。

病案举例

米某,女,45岁,1986年5月15日初诊。便秘已1年余,近月来每10天大便1次。在某市级医院行乙状纤维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月余,疗效不佳。刻诊:大便难行,结如算珠,心烦心悸,情绪急躁,皮肤皲裂,鼻干口燥,舌质红,无苔且干,脉细数。证属心肾阴虚,肺热燥结。处方:百合30克,生地黄50克,炙紫菀30克,炙杷叶15克,杏仁10克。服上方3剂后,即有便意,大便1次。上方共服30剂,每日大便1次,大便如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百合地黄汤见于《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色白入肺,其味甘平,清心安神,润肺止咳,补五脏虚劳,退六腑虚热。《本经逢原》指出:“生地黄,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清代陈士铎云:“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哉”。此病例便秘为标,肺燥、肾水亏虚为本,治病必求于本,故用百合地黄汤加紫菀、杏仁、杷叶宣肺润燥,使肺恢复肃降之能,则大肠传导如常。此方药宜空腹服用,使药液直润胃肠,药证合拍,疗效亦彰。

猜你喜欢

  • 秋凉伤人,三个部位需要保护好

    大家好,到了秋天了,秋天当令的邪气,是以凉,燥为主,那么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来说,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那肺属金通秋凉,秋燥,所以这个秋的凉气和这个燥性,特别容易侵袭肺部,那最近我也发现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啊,还有这个病人,这一波儿感冒的病人比

  • 瘦人吃不胖,胖人瘦不下是什么原因?

    中医常讲呢,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就是胖的人呢多痰湿,瘦的人呢多阴虚火旺,瘦的人怎么吃也吃不胖,是什么原因呢?大部分是因为脾胃虚弱,吸收营养条件不行,吃完了之后吸收不了。所谓的瘦人多火呢,是指阴虚火旺,胃阴虚虚火旺盛导致什么呀?消谷善饥,就是

  • 身体没病,就是浑身没劲是什么原因

    大家好,有些朋友啊,总觉得自己困,乏,没有力气,身体有一种沉重感,做什么事儿都没有精神,去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什么指标异常,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从中医角度,主要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咱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每个人体质

  • 咳嗽久治不愈,别乱用抗生素!

    大家好,很多病人呢,得了感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急性的炎症,通过吃抗生素啊和积极治疗得到控制了,但是咳嗽呢可能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慢性的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等。特别到了立秋以后呢,那么秋季的这个时令呢,它主要是以凉燥为主,

  • 中医说的春捂秋冻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我们常讲啊,春捂秋冻,就是春天要多穿点衣服,秋天要凉一点。其实呢,也不完全。过去咱们说呢,秋冻,指的是可以少穿一点,然后为了让身体逐渐适应秋冬的这个寒冷的季节,但是有些部位大家还是要保护好,因为秋天的节气,主要是以凉燥为主,那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