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一段好看的中医公案——《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读后

一段好看的中医公案——《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读后

孙学刚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生存还是毁灭,曾经是中医界面临的尴尬。几千年来,中医一直是中国的主流医学,所以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得看看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所著的《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一书。这本书详述了中医的兴衰变迁,溯其源,析其由,是一本好看、耐看、值得看的书。

为什么好看?该书写作方式采用章回体小说形式,一个引子引出“废止中医”的沉渣为何又泛起?然后引出主角,提出废止中医的余云岫,录其言,摹其形;接着交待“废止中医”思潮的社会背景,追溯其思想的历史根源。一个中医存废的历史舞台搭起后,各路人马粉墨登场:从俞樾“医可废,药不可尽废”到汪大燮“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再到汪企张主张用政治手段废除中医,是一个变本加厉的过程;余云岫要“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致力于从行政上废除中医,汪精卫则主张从根本上废除中医,提出“凡属中医不准执业,全国中药店限令歇业”,是赶尽杀绝。

中医人在重压下,多次请愿抗争,限于时局,多无果而终,是一种绝望主义的愤懑与挣扎。后中医人励精图治,苦练内功,力起沉疴,终能废而不止,在医学中谋得一席之地。在作者的笔下,中医存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故事跌宕起伏,很是好看。

作者对于中医存废的问题,首先找到中医存废的关键人物,对其言论进行校勘和整理,找到其原始出处,弄清楚其本意是什么,逐一进行从“源”到“流”的考察和辨析,核心是原始资料,目的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其次,通过语义澄清、脉络分析、前后文意的贯通和时代背景的考察等,“客观忠实地”了解中医存废相关论述的意思;最后,从中医存废思想发展的结果来推断它可能的意蕴,跳出文本本身,从“历史意识”的角度来“理解”中医存废问题,由浅及深,脉络清晰。

为什么耐看?本书作者对“废止中医”的论点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对中医存废问题的洞见和诠释的力度已穿透了原有思想结构的表层,从理解的角度诠释中医之存废:“废止中医”之始多源于无知,对科学的无知,对中医的无知;而当今“取消中医”的论点概由于偏见,对“科学”概念的偏见,对中医说理方式的偏见。

本书采用历史主义的手法,对“废止中医”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对“废止中医”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对其论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历史史实或者说史料证据与当下的理解主体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

本书在思考中医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把对中医未来的希冀投射到历史事实上去。我们在阅读本书时,能深切感觉到作者对中医未来发展的期待以及一种基于理解的新的筹划:理解经典、回归中医。在这个时代,中医引起的争议还有很多,了解这段公案,洞悉这种争论,对于中医学人很重要,此书值得一看。

猜你喜欢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