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剥脱性唇炎

剥脱性唇炎

剥脱性唇炎又称慢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其症时轻时重,日久不愈。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中医称之为“唇风”,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灼唇部;或因皮经血燥生风所致。

临床表现:1、本病多发于下唇,也有上唇发病者。病情长,有反复发作史,以冬、春干燥季节多发,严重者可四季发病。2、唇粘膜肿胀,色暗红,干燥,有广泛灰白色秕糠状鳞屑,或有皲裂,局部发痒发干,灼痛不适。严重者可有糜烂、脓性分泌物,可影响到嘴唇功能(粘连后不能张开)。

具有以上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剥脱性唇炎在临床上分几型

①光化性唇炎

以下唇的唇红部糜烂为主要特征,唇部不同程度肿胀,轻者具有淡黄色渗出液,痴皮颜色较浅;重者则有溃疡形成,出血而形成血痴。病情时轻时重,可迁延.数日或更长的时间。患者常感到局部灼热、疼痛、干燥,唇部活动受到影响。

②干燥脱屑性唇炎

此型慢性唇炎以唇红部干燥脱屑为主要症状,有时可伴有纵裂沟,如果裂沟较深,可以出血,形成血痴。患者因为感觉唇部干燥、疼痛,所以常常习惯用舌头舐唇加以湿润,谁知反而愈舐愈严重。

③腺性唇炎

是由于唇部黏液腺肥厚、肿大而引起。患者常常具有局部肿胀、麻木的感觉。翻开肿大的唇部,可见唇内侧黏液腺导管口微红,有稀薄的或脓性黏液从导管口渗出,呈小水珠状。

④肉芽肿性唇炎

本病多见于20~40岁的人,以上唇多见,唇部呈弥漫性肿胀,颜色正常,扪之较软。该病易反复发作,而且复发后肿胀较前一次加重,如此而成为持久性的肿大。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的慢性唇炎之外,其他一些口腔黏膜病在唇部也有所表现,如慢性盘状红斑疮、狼疮糜烂型扁平苔藓、多形渗出性红斑。这几种病在唇部均可表现为糜烂、出血结痂,给诊断造成困难。此时应应首先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有些病程的特征清晰可见,如果仍不能明确诊断可做病理诊断。

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以局部治疗为主的方法,但对于迁延日久的慢性唇炎患者,则疗效不佳。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唇风”等范畴。其病多因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或复感风邪,风热相搏所致。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各型唇炎180例,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175例,好转5例。

猜你喜欢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4)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