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篇

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篇

如果患者在看中医时,中医大夫告诉你,这个病会在哪一天哪一个时辰痊愈,你会相信吗?如果这个预言还真的实现了,你会感到惊奇吗?其实,这种神奇的预言是有根据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征或并发征,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现代科学也证实了,人体确实存在着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但却始终找不到控制这个节律的因素是什么。而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探明了这个答案,这就是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那么这种观点是怎么形成的,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在哪里?又能给我们现代人什么重要的启示呢?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有个医生,看肠伤寒特别有名,那时候北京肠伤寒流行。肠伤寒是怎么回事呢?它是伤寒杆菌感染以后导致的一种传染病,这个病的特点是第一个星期热度一天比一天升高,第一天也许是37℃,第二天就是37.5℃,第三天成了38℃,第四天38.5℃,第五天可能是39℃,第六天可能是39.5℃,第七天成了40℃。这叫“阶梯热”,热度一天比一天高,这是第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第三个星期持续处于高热的状态,40℃左右,甚至昼夜体温差不超过0.5℃。有的人第三周结束的时候就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就有可能导致死亡。那个时候肠伤寒的死亡率很高。得了这个病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对这个病都非常担心,于是纷纷来找这个医生看。医生摸摸脉,问问病史,看看病情,就告诉病人,你一天吃我一剂药,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忌口,只许吃煮得稀烂的粥,不许吃任何含纤维素的东西,鸡鸭鱼肉蛋这些东西一概不许吃,只能吃点小量的、剁成碎末的咸菜,再喝点粥。你要照我这个方法去治疗,你将会在几月几日退烧。

当时人们都很吃惊,这个病弄不好是要死人的,这个大夫这样胸有成竹地告诉病人几月几日退烧,于是家属和病人就盼着这天到来。结果在这一天,或者差一两天,得这个病的人就好了。经过这个医生的治疗,没有出现一个死亡病例。这个医生是谁呢?就是我们解放初期被誉为“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那么汪老为什么能够这样准确地预测这个病人会在哪天好呢?他就是得益于张仲景的关于七日节律的认识。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说过这样一句话,“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他说一个外感病,通俗地说,感冒,头疼,发烧,怕冷,没有汗,甚至有点轻度的咳嗽、喘,如果你没有去治疗,没有发生合并症和并发症,到第七天的时候它自己就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是这个病的自然病程结束了。张仲景对一个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几天可以好进行了预测,而且他还可以知道,这个病是在哪一天的什么时辰会好。张仲景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样一个病,到第七天要好的时候,哪个时间段能好,容易好呢?从上午9时,到下午3时,就是中午前后这段时间,正是汗出热退的最有利的时机。

在张仲景的著作里,不仅谈到了外感病的七日节律,也谈到了外感病的十四日节律,如果14天没有好,那可能就要21天才能好。这是不是又有点神了?

节律就是有节奏的时间规律,例如患了感冒,即使不治疗,一般7天也可自行痊愈。如果病程延长,痊愈之时或许是7天的倍数,要么是14天,要么是21天。这就是“七日节律”。但继发感染,发生了合并征、并发征,就不在此列了。那么人体为什么会出现七日节律?张仲景所说的七日节律有科学道理吗?

现代医学、现代自然科学对这种时间节律有没有研究呢?美国有一个教授叫哈尔贝克,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致力于人体和动物体的生理时间节律的研究。他的研究方法说来简单,但需要持之以恒。他让被研究者留下他们的尿,每次的尿,每天的尿,每个月的尿,每年的尿都留下来。然后哈尔贝克测试被研究者的尿中激素含量的变化有没有时间节律,结果发现,一般人尿中激素分泌的含量变化有昼夜节律,就是24小时一个变化周期,也有七日节律。

哈尔贝克在1982年到中国讲学的时候,给我们讲了一件事情:当年测试的一个小伙子,把自己每次、每天、每月、每年的尿都留下来了。这个小伙子配合哈尔贝克的实验,做了近30年,留了整整两大冰库的尿液。他说我们从尿样中检测出了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检测出了激素分泌的七日节律。参加这个试验的小伙子严格遵照哈尔贝克教授试验合同里的要求。结果接近30年的时候,有一天哈尔贝克教授发现他保持了近30年的七日节律消失了。哈尔贝克就问他,你能不能跟我说说你最近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你保持了近30年的尿中激素分泌含量的七日节律最近消失了?这个五十岁的男子脸红了,说,教授,真对不起,我按照您合同的要求,每天要早一些睡觉,所以我的前几任女友都认为我不能陪她过夜生活,纷纷离我而去。最近我交了个新的女朋友,她认为我的性机能低下。我就用了一片雄性激素。正是用了这片雄性激素,这个人的尿样中保持了近30年的激素分泌七日节律紊乱了,消失了。

当他讲完课以后,我就站起来了,我说,请问教授,您认为控制生物体的内分泌活动的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的因素是什么?或者说机制是什么?他说,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了很长时间,人体的内分泌活动存在着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动物体内的分泌活动也存在,于是我们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我没有在人体内和动物体内找到生物钟所存在的位置,我不知道控制人体和生物体内分泌活动的昼夜节律和七日节律的因素是什么。

我告诉他,1800年前中国有一个人叫张仲景,他写过《伤寒杂病论》,在《伤寒杂病论》里提出了疾病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更早,在2100年前甚至2500百年前的时候,中国有本书叫《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的昼夜节律、月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甚至更长的六十年节律。哈尔贝克教授一听,有点困惑,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实验,也就发现了七日节律和昼夜节律,中国医学这么早就提出生理、病理的这么多节律了?他就问我,你认为控制生物体的这些时间节律的机制和因素是什么?我说,非常简单,天人相应。

猜你喜欢

  • 脾虚湿盛,远离这五点,中医帮你赶走湿气一身轻松!

    在临床上现在这个湿气重的病人啊,还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湿气呢,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湿气蕴结在肝胆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湿气蕴结在皮肤的啊,像湿疹等,还有一些呢,就是在经络里,比方说关节炎呐,风湿这一类的,那么在脾胃呢,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今天啊

  • 胃息肉与肠息肉常见于哪些人群?中医教你如何预防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

  • 三伏天腿还感觉发凉?中医教你调理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

  • 萎缩性胃炎为什么越来越好治了,中医来跟大家说说大实话!

    萎缩性胃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也不需要那么多担心。之前说过就是萎缩性胃炎,我们把你监测十年, 20年, 30年,你也没有癌变,也不会癌变,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监测呢,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进行一些调理,那么再一个就是饮食生活方式要做一些共同的

  • 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吗?应该怎么调理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