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医对胎停育的辨证分型

中医对胎停育的辨证分型

胎停育病因虽多,仍不外虚实两端。虚者有肾虚、脾虚和气血虚;实者有肝郁、湿热、血瘀等。临证主要根据患者的禀赋情况,参合初潮年龄、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以辨虚实。如初潮迟至或禀赋不足,月经后期、量少、色黯、质薄,带下清稀,腰酸、少腹冷,多属肾虚;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薄,形体消瘦,多属血虚;带下量多、黏稠,体胖,面色晄白,多属脾虚痰湿;月经后期、量或多或少,少腹痛,腰骶痛,经前经时腹部痛甚拒按,月经紫黑、有块,块出痛减,多属血瘀;月经延期,量或多或少,或痛经、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多属肝郁;下腹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稠或有异味,多属湿热。

1.肾虚

(1)肾阳虚

证候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少腹冷坠,面色晦黯无华,腰酸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多,性欲淡漠,舌质淡,脉沉迟。

(2)肾阴虚

证候特点;月经先期或后期,月经色红赤质稠、无血块、量少,或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2.气血虚弱

证候特点: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头晕眼花,心悸怔忡,肌肤不润,面色晄白无华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3.脾虚

证候特点:经行量多,色淡质稀,或经行伴有面浮肢肿;或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或平时即便溏;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味,绵绵不断。面色晄白或萎黄,神疲肢软,乏力,四肢不温,纳呆腹胀;舌淡红,苔白,脉濡缓。

4.肝气郁结

证候特点: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色黯、有血块,经前乳胀,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舌淡黯,苔薄白,脉弦。

5.血瘀

(1)气滞血瘀

证候特点;经行腹痛,月经失调,经色瘀黯夹块,瘀块排出后痛减,乳胀,或宿有癥瘕,舌黯边有紫斑,脉弦。

(2)寒凝血瘀

证候特点:面色晄白,肢冷,少腹冷,经色淡黯有块,常伴痛经,舌质淡黯,脉沉涩。

(3)瘀热互结

证候特点:少腹痛,痛有定处,灼热感或低热起伏,伴带下量多、色黄,口干口苦,大便结,舌黯红,苔黄,脉弦略数。

(4)气虚血瘀

证候特点:面色晄白无华,神疲肢倦,小腹坠痛,月经量多、有块,舌淡黯,苔白,脉细弱。

6.湿热蕴结

证候特点:月经或规律或不定期,有时经间出血,经色深红,质黏稠;胸胁满闷,纳呆,口苦而腻,或小腹作痛,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稠或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状,外阴搔痒。舌红,苔黄腻或厚,脉濡略数。

猜你喜欢

  • 浅释大青龙汤相关条文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风寒之邪伤到经络怎么办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