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指出:从3方面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指出:从3方面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在11月8日举行的“中医药科研设计高级论坛”上指出,要从三方面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

李连达说,科研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从三方面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一是要有好的科研选题。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明确的选题是科研工作成败之关键。选题要能够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敏锐辨识学科发展动态,这样,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可能会出现大的科研成果。否则,不但不能取得成果,还可能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科研人员几年、几十年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二是要有好的科研思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推动了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要摒弃保守落后的思想,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从源头、系统集成以及引进消化吸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再创新,以推动中医药科研的不断进步。三是要有好的科研设计。科研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严密性和代表性,是实验数据处理的前提,决定着科研的成败。因此设计要合理,起点要高,这样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就大。中医科研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基础,一定要面向临床,立足于治病救人。李连达分析当前中医药科研的现状时指出,目前有些中医药的科研只是为了发几篇论文,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中医药的科研也非常不利。他希望,中西医要团结协作,脚踏实地,共同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为人类防治疾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论坛由中国医药报社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共同举办,目的是构建一个中西医专家、科研机构、中药企业与媒体沟通的新平台,共同探讨中医药科研发展的新途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牛建昭、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所长黄璐琦从科研选题、临床研究及如何创新等方面作了专题演讲。

猜你喜欢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4)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