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川贝母

川贝母

川贝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磷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功效:清热润热,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咳痰带血。

伪品:1、百合科植物山慈姑的干燥鳞茎。

2、百合科植物老鸦瓣的干燥鳞茎。

3、为鸢尾科植物唐菖蒲的干燥鳞茎。

鉴别: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包小瓣,未包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死者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山慈菇 呈卵圆锥形或卵形小块,高1—1。5CM,直径0.6—1.4cm,顶端渐尖而不开裂,基部平或凹入,常附有未除尽之棕色鳞片,一侧有一明显纵沟,自基部伸向顶端,不能分成二瓣,质坚硬,味苦而带麻。

老鸦瓣 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高1—2。4CM,直径0。7—1。5CM,顶端尖而不开裂,有的常向一侧弯曲;基部圆,中央微凹入,常附入残存的红棕色膜质鳞片或细长的褐色绒毛,一侧有一明显纵沟,自基部伸向顶端,不能分成2瓣,质坚硬,断面内有一明显小芽,小芽脱落而形成空洞,味淡,久嚼之有麻舌感。

唐菖蒲 呈类球形,高0.5—1.4cm,直径0。6—1CM顶端圆,中央凹入,常附有残存的黄棕色,鳞片,近端处可见一条明显的环纹,基部平或凹入,周围可见点状须根痕,不能分成2瓣,质坚硬,味微酸而麻舌,久嚼老祖宗刺喉感。

猜你喜欢

  • 膀胱咳验案一则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小儿心力衰竭诊疗技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

  • 明辨虚实治寒热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载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寒之而热者”,指用苦寒泄热法治热证,病不愈反见热者,是指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取之阴”即治宜滋其肾阴(肾之真水

  • 血府逐瘀汤治夜间烦热

    杜昕 河北省中医院 袁红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黄文政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50年,尤擅长内科杂病。今总结其治疗一夜间烦热案如下。患者于某,年逾花甲。夜间烦热,不能成寐2月余。因丈夫新丧,昼夜悲闷,心

  • 瞑眩与自愈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瞑眩,语出《尚书·说命》,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瞑眩反应即疾病貌似加重的好转反应。瞑眩是一种疾病治疗或者自愈过程中的动象。动者属阳,相对于静止不动、处于相持状态的人体疾病状态来说,这是由阴转阳的佳兆。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