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秋冬季进补别忘健康水

秋冬季进补别忘健康水

入秋立冬后,市民有进补的习惯。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秋冬季是人们调养身心的好时节,时进补不仅能防治一些多发病,还能增强自身抵抗力。专家特别提醒,季节交替,许多人在注意改善饮食营养的同时,却不可以忽略水的重要性。

专家指出,在“食物金字塔”中,水位于最底层,是人体所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营养元素。秋冬干燥的天气,使人体需要多的水来维持肌体的运转。另外,秋冬带给人们的一主要特征就是感到比较困乏,这是可以通过饮用水的不同来缓解的。

“秋冬乏”,是补偿盛夏季节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机体在秋冬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这是在不同的气温、湿度、气压等综合气象条件下,人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生理变化实际上是身体机能的自动调节,以维持机体的平衡。

弱碱性水更容易缓解人体的疲劳。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血液PH(酸碱度)应在7.4左右(7.35-7.45)。这种PH的恒定现象,叫做酸碱平衡。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吃水果、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原因:这些物质在体内自然代谢中都会形成碱性物质。实际上,水是比蔬菜、水果更好的“中和剂”,水中天然矿物质不经过代谢就能被人体直接吸收,起到维护体液平衡的作用。

另外,没有退化、拥有小分子团的水也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这样的水,更容易进入人体细胞,缓解人体的疲劳度。

实际上,对人体最佳的饮用水,世界卫生组织有着的明确规定。相关资料显示,健康水应该具备以下三种特质:

1、没有污染,不含致病菌、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

2、含有人体所需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生命活力没有退化,呈弱碱性,小分子团水,活性强等。

专家指出,饮用健康水更容易让你适应秋冬的干燥天气、缓解困乏的身躯。一般来说,来自天然水源的饮用水都是健康水,他们不但都呈弱碱性,也都含有均衡天然矿物元素,比如说国外的依云、富维克,国内的农夫山泉等。

猜你喜欢

  • 五苓散治秋泄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贵

  • 清上镇下治耳鸣耳聋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某,男,36岁。2010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处方

  • 经方时方合用治愈颈淋巴结结核

    李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笔者跟随戴天木教授坐诊,深有感触,现摘录其用经方时方合用成功治愈颈淋巴结结核一例,以飨同道。王某,女,61岁,2010年5月4日初诊。自述右颈至锁骨上肿胀不适一月余。一月前发现右颈至锁骨上有一串珠样肿块,约5cm×3cm

  • 对中医治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思考

    梁晓春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学对糖尿病(消渴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

  • 乌梅丸治久痢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