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临证治验三则

临证治验三则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笔者在临床中注重积累经验,现将三则临证治验介绍如下。

流行性感冒

王某,男,50岁,职工。2009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近日偶感风寒,发病已2日。证见发热恶寒,鼻流流涕,咽喉疼痛,咳嗽无痰,口干思饮,体温37.5℃,下午全身酸痛、寒热较甚,脉象浮数,舌质红苔黄。

诊断: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辨证:风寒侵袭,入里化热。

治则: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方药:流感清解饮。处方:银花、连翘、桑叶、菊花、大青叶、鱼腥草各15g,生石膏30g,柴胡、黄芩各12g,牛蒡子、杏仁、羌活、葛根各10g,桔梗、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2服,早晚分2次服,重症者每4~6小时服1次。

服3服药后,诸证得到缓解,再服3服药症状消失而愈。

按:流行性感冒由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属于中医“时行感冒”、“风温”等范畴。本案为典型的流感病例,经用流感清解饮治愈。该方由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甘桔汤等方取其主要药物化裁而成,方中银花、连翘、大青叶、鱼腥草清热解毒;桑叶、菊花、柴胡、黄芩、生石膏解表清肺;杏仁、牛蒡子、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羌活、葛根解肌止痛。诸药配伍,可使病毒清解,疼痛可止,咽喉得利,肺热除,从而使症状迅速得缓解。本方亦可用于甲型流感轻证患者,一般煎服2~3服药即可奏效。若要预防甲流,用银花、连翘、桑叶、菊花、大青叶、鱼腥草6味药煎服即可。

甲状腺腺瘤

安某,男,46岁,工人。2009年8月10日初诊。主诉患颈前左侧肿块已有半年,近来肿块增大不适。经西安某医院T3、T4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腺瘤,建议手术,患者因惧而转求中医治疗。诊见左侧肿块呈椭圆形,约6cm×5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并感憋气胸闷,观其形体丰腴,面色微黄,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脉象滑数,舌质绛红、苔黄腻。

诊断:肉瘿(甲状腺腺瘤)。

辨证:肝郁气滞,痰瘀交结。

治则:疏肝解郁,化痰消瘀。

方药:金夏消瘿汤。处方:金樱子、夏枯草各30g,青皮、半夏、茯苓、郁金、广木香、山慈菇、三棱、莪术各10g,海藻、海蛤壳、生牡蛎、浙贝母各15g。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分2次服。

嘱其服药期间要将头向后仰,作吞咽动作30次,每日2次。服15服药后,肿块变软,30服后,肿块变小,约2cm×1cm。坚持服至45服药后,肿块消失,患者又继续服药至60服而收全功。

按:甲状腺腺瘤中医统称“瘿瘤”,又有气瘿、肉瘿之分。多由劳累忧思、久而不解、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化湿生痰、气滞血瘀而成。本案患者属肉瘿,经用自拟金夏消瘿汤而获效,方中金樱子酸涩收敛,益精消瘿;夏枯草疏肝解郁;青皮、半夏、茯苓祛湿化痰;山慈姑、浙贝母清热解毒;郁金、广木香、三棱、莪术理气活血;海藻、海蛤壳、生牡蛎软坚散结,共奏理气活血、化痰散结之功,故而疗效显著。

泌尿系结石

辛某,男,19岁。学生。2008年9曰18日初诊。主诉右侧阵发性腹痛伴血尿已7日,曾在某医院B超检查为右肾下极集合系统内见直径1.0cm强回声;X线拍片示膀胱有1.2cm×0.8cm高密度结石阴影;尿检:红细胞(+++),蛋白(+)。诊断为右肾结石并膀胱结石。西医用止痛、止血对症处理,并行膀胱体外碎石2次后,膀胱结石全部排出,症状有所缓解,因惧于肾部体外碎石而来求治。观其体态肥胖,面色微黄,右腰部酸困不适,小便短赤,精神疲乏,脉象滑数,舌质红苔黄腻。

诊断:石淋(泌尿系结石)。

辨证:下焦湿热,蕴结成石。

治则:清热除湿,活血溶石。

方药:四金五草汤。处方:金钱草、益母草、车前草、石见穿各30g,海金沙、鸡内金、旱莲草、金银花、滑石各15g,川牛膝、泽泻、元胡、丹皮、山栀、甘草各10g。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300ml。并嘱多饮水,辅助做双手叉腰、脚跟轻抬重落动作反复20次,每日2次,促使结石下移。

坚持服药1个月,小便顺畅,腰无酸困;再服药15日后,症状消失,精神恢复,B超示右肾可见直径0.4cm强回声。嘱继续服药1个月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结石未见变化。

按:泌尿系结石一般发生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属于中医石淋。本案患者由于常年居住潮湿地区,加之喜食膏粱厚味,致使脾胃湿热内生,日久灼伤下焦而成结石,应用四金五草汤而获效。方中金钱草、益母草、车前草、金银花、山栀、甘草清热利湿;旱莲草、丹皮、川牛膝、元胡活血止痛;石见穿、海金沙、鸡内金、滑石、泽泻利尿溶石,共奏清热除湿,利尿溶石之功,可使结石溶解变小,不致对身体有所影响。

猜你喜欢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技术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仲景论消渴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手足口病病因应为风热疫气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精工艺 细制作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4)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