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解酒”的中药

“解酒”的中药

葛根:具有升阳止渴、生津除烦之功,擅治酒积。唐朝的《食疗本草》中指出:“葛根蒸食之,消酒毒。”

葛花:具有醒脾和胃、除烦止渴之功,善解酒毒。《滇南本草》载:“葛花解酒醒脾,治胸膈饱胀发呃,呕吐酸痰,酒精伤胃,吐血呕血,消热,解酒毒。”

枳蓂子:具有醒酒、除烦、止渴之功,明代王肯堂的《政治准绳》记载:“解毒无如枳蓂子之妙。”《滇南本草》载其“能解酒毒”。

橘皮:《本草蒙筌》称其能“解酒毒”,《本草纲目》谓其能“疗酒病”,《圣济总录》载“用橘皮汤可治疗饮酒过度”。

草果:具有燥湿散寒、除痰之功。《本草》载“草果可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解酒毒、果积”。

高良姜: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本草从新》载本品有“温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之功。

菊花: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鉴》载其“解醉汉昏迷,以菊花煎汤”。

白扁豆:有健脾、化湿、消暑之功。《本草图经》载其“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名医别录》载其可“止渴、醒酒”,《本草经疏》载苦参“消酒,除渴,明目,疳痢极效”。

肉豆蔻: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解酒毒”。

以上所介绍10味药效,除葛花可直接泡茶饮用外,其余9味均应先煎后,再代茶饮。其疗效不能代替医生诊疗,仅作中药常识参考。若在假日发生严重醉酒,请就近去医院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 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减治中风后遗症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技术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阴囊潮湿治验一则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

  •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