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萧乾:“对中医佩服得五体投地”

萧乾:“对中医佩服得五体投地”

著名作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萧乾在《我的医药哲学》谈起他对中医的认识过程,读来非常生动有趣。

“一提医药,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你究竟信中医还是西医。绝对不相信中医或西医的人我都遇到过,就好像中医个个是误人的郎中,而西医在缝伤口时,必然会连剪刀也一道缝进去……

后来进了洋学堂,每年总是由西医来做体检,阿司匹林又比煎汤药省事多了,……去国七载(按:萧乾曾游学国外,担任战地记者),根本也不见中医踪影,我国传统医学在我心目中,越发没有了位置。

1948年在复旦教书时,一次拔牙感染发炎,半个下巴肿成萝卜,疼痛难忍,那阵子南京路上有的是各种进口西药,阿司匹林不灵,我就拣贵的买,十几天来怎么治也不消肿。

有一天,在教授休息室里,中文系一位老先生见到我那副狼狈相,动了恻隐之心。他问我可相信中医针灸?我捂着腮帮子凄凄惨惨地回答说,只要能消肿,我什么都信。

老先生连衬衫也没让我脱,只叫我挽起袖子,然后打开他那蓝色书包,掏出一个长匣子,里面放着几根银亮的长针。他先在我胳膊上扎一针,问我疼不疼?我摇摇头。接着,他要我张开左手,又在拇指与食指之间扎了第二针。第三针才扎在腮帮子上,进针后不一会儿,折磨我多日的疼痛便霍然而释。”

1956年他陪两位德国诗人在全国各地旅行,刚抵南京,就“大闹腹泻”,“吃了种种药都不见效”。到了上海,朋友安慰他:“请放心,我们这儿有的是进口药。”他“就照大夫的嘱咐服下去。哎呀,不得了,次数加倍了,我几乎离不开卫生间。”

“这时,我想起当年在复旦教授休息室里遇到的那位救星。我向东道主提出,可否让我去看看中医。他们马上就把我送到静安寺路一家不大的医院,好像还不是一家中医院,而只是医院里的中医科。大夫号完脉,开了几味药,另外再加服两粒藿香正气丸。服下去不久,腹泻止住了,很快我就康复了。从此,我对中医佩服得五体投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 张存悌 李明哲整理)

猜你喜欢

  • 清淡饮食指什么

    例如清淡饮食就是水煮青菜,荤腥不吃、油盐不进等极端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扰。清淡饮食的一个标准是少油、少糖、少盐忌重口味,以及尽可能多的采用蒸的方式烹饪。

  • 健脾又祛湿,这样才事半功倍

    夏天湿气重,气候是一个大因素,为什么很多人一直去湿,湿气还源源不断呢?甚至在干燥的秋季也是湿气满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脾胃比较弱,运化能力不足,很多食物进入身体没有变成气血精液,而是变成痰湿。所以对于脾虚的人而言,在祛湿的同时还要健脾

  •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

    预防湿气加重,这三种食物一定要少吃。一、甘味的食物。干入脾,虽然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因此,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要少吃,比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健康食材也要注意吃法和适量使用。二、生冷的食物。天气逐渐

  • 根据体质饮食调理

    日常饮食要根据体质掌握好大方向,比如寒性体质要多吃温性和平性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虚寒体质都不能吃凉性的食材呢?不能这么绝对,可以适量吃一点应季的食材来调和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比如夏天吃点空心菜,冬瓜,丝瓜清热解毒,可以加入生姜,蒜甚至胡椒粉来

  • 健脾除湿两味药

    有些朋友寒湿重,头面容易出油,小肚子大,平时还容易乏力,人昏昏沉沉的,精神不好,通常是因为脾胃的运化功能不好,吃进去的食物,水液不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精华和能量,而是变成了废物堆积到身体,不能很好的排出去,形成了痰湿淤阻的情况。我们可以用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