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急性腰痛

急性腰痛

【概述】

腰痛系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中发病突然,疼痛剧烈,转侧明显不利者,属于急性腰痛。《内经》叙述颇多,除了散见于一些章节外,《素问·刺腰痛篇》集中介绍各条经脉病变所致的腰痛证候与针灸之法。内容十分丰富。晋代《脉经》采用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和阳*足乔的方法治疗“腰背痛”;《针灸甲乙经》中有86条文献、委中等75个穴位的主治涉及本证(共计105穴次)。到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强调奇穴对本证有效。宋代的《太平圣惠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补充了多个治疗本病的效穴。金元时期的刘完素用经络辨证的方法治疗本证,而窦汉卿则重视八脉交会穴外关、后溪、申脉、列缺对本证的治疗作用。元明清时期的《磐石金直刺秘诀》、《济生拔粹》、《神应经》、《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类经图翼》、《针灸逢源》、《针灸集成》等汇总了诸家的经验和成方。总之,后世亦将腰痛作为针灸主治病证之一。

本节主要讨论外伤所致的急性腰痛,现代医学中的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等可归入本证范畴。

【病因病机】

本证病因较多,包括外邪侵袭、肾亏体虚、跌仆损伤等。外伤所致的急性腰痛,主要为跌仆损伤。此型患者,因腰部受暴力打击、坠地、或用力不当,损及筋脉,气血瘀滞不通,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疼痛。

【辩证分型】

瘀血腰痛,症见腰部猝然剧痛强直,腰痛如锥,固定不移,痛处拒按,轻则俯仰不便,重则转侧不能,坐立不安,脉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疗】

1.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2.处方:水沟、委中、阿是穴。

3.方义:腰部损伤常及督脉,以致经气痹阻,取水沟能通导督脉,行气活血而止痛;如伤在脊柱两侧,多为膀胱经脉,因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委中为足太阳之合,用之可疏经气,通瘀滞,且本型血瘀为主,选用“血郄”益增化瘀之效。阿是穴即触痛最明显处,以祛病所之瘀血。

4.治法:水沟得气后,平补平泻运针2分钟~3分钟,留针,令病人不断活动腰部;委中施泻法,取针后挤出血数滴,如不能挤出,宜加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以三棱针丛刺,或皮肤针重度叩刺,拔罐。

5.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腰卒痛:去穷骨上一寸,灸七壮……腰痛不得动者,令病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度至脐,取杖度背脊,灸杖头处,随年壮,良”。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忽然气滞腰疼,不可俯仰,刺足太阳络神关(志室)二穴……毫针针入五分,得气即泻……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刺足太阴经委中二穴……取经血而愈。凡腰痛刺之不已者,刺八髎穴而愈”。

《针灸聚英,卷二》:“腰痛:……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针灸大成·卷九》:“挫闪腰胁痛:尺泽、委中、人中。……复刺后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腰痛案

吴孚先治君端之腰痛异常,从目内眦进药而愈。或问之曰:是乃睛明穴也,在目内眦红肉中,其脉行足太阳,经于腰背,下应足少阴,通于心。腹腰背之痛,以睛明进药,良有奇验,古来神圣有从耳进药者,病愈而耳聋,针之则愈矣。

猜你喜欢

  • 胃癌患者术后饮食护理

    胃癌病人在手术后会发生早期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打嗝、泛酸,不能消化足够的营养,体重下降等现象。再加上术后病人胃储备能力丢失,会导致胃蛋白酶减少,蛋白质消化不良,因此术后的饮食调养非常重要,否则会给放、化疗带来一定困难。胃癌术后的患者在

  • 胃癌的病因病机与诊断要点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最多见的肿瘤。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死于胃癌者达16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23%,占消化系统肿瘤死亡人数的50%。胃癌的病因与环境因素密切有关,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胃部良性疾

  • 中医治疗肾癌有哪些好处

    中医治疗肾癌有哪些好处呢?虽然肾癌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都会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肾癌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为治愈肾癌增加了很大的机率。很多康复的肾癌患者都说中医治疗效果好,那么,选择中医治疗肾癌

  • 临床上胃癌的鉴别诊断

    1、胃溃疡由于胃癌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常易被误诊为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特别是青年人易被误诊。一般通过X线表现即可区分。胃溃疡常可见突出于腔外的龛影,直径小于2cm,其口部光滑整齐,周围黏膜呈辐射状,胃壁柔软,扩张良好;进展期溃疡型癌的龛影较大

  • 肝癌的饮食治疗原则

    肝癌在消化道肿瘤中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一旦确诊,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尽早地手术治疗,并采取化疗。无论是术前或术后都要加强营养,减少机体的消耗。通常在术后4天内全部用静脉营养作支持治疗,静脉营养的实施可分为中心静脉输注和周围静脉输注。中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