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鞮的字典解释

鞮  部  首
部外笔画
9
鞮总笔画
18
鞮  结  构
左右结构
鞮造字法
繁体字
鞮统一码
U+97AE
鞮五笔86
AFJH
鞮五笔98
AFJH
鞮  仓  颉
TJAMO
四角号码
46581
汉字编号
8164

鞮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dī  ㄉㄧ

鞮字笔顺

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竖折横横横竖横撇捺 鞮的笔顺

基本含义

dī   ㄉㄧˉ ◎ 用兽皮制的鞋:“一春当费鞮二緉。” ◎ 〔鞮鞻(lóu)氏〕中国周代乐官名,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 古代释译官:“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ī  〈名〉 古代用皮制的鞋 [leather shoes]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dī][《廣韻》都奚切,平齊,端。](1)革履。皮鞋的古称。(2)翻译的古称。指把别种语言译成汉语。

音韵参考

[广 韵]:都奚切,上平12齊,dī,蟹開四平齊端[平水韵]:上平八齐[粤 语]:dai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革字部】 鞮;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390第13【唐韻】都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𠀤音低。【說文】革履也。【玉篇】單履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複履下襌者謂之鞮。【註】今韋鞮也。【禮·曲禮】鞮屨。【註】鞮屨無絇之菲也。【疏】謂無絇飾履也。履以絇爲飾,凶,故無絇也。【戰國策】甲盾鞮鍪。【註】鞮,革履。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鞮鞻氏。【註】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 又【禮·王制】西方曰狄鞮。【註】鞮之言知也。今冀都有言狄鞮者。【前漢·司馬相如傳】狄鞮之倡。【註】韋昭曰:狄鞮,地名。在河內。出善倡者。 又【揚子·法言】東鞮北女,來貢其珍。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八年】樂霄爲銅鞮大夫。【註】上黨銅鞮縣。【史記·仲尼弟子傳】銅鞮伯華。【註】銅鞮,晉大夫羊舌赤之邑,世號赤曰銅鞮伯華。又【後漢·和帝紀】追至和渠北鞮海。 又人名。【左傳·昭十五年】以鼓子䳒鞮歸。 又姓。【前漢·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亦革履也。 【集韻】或作䩚。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鞮字字源字形小篆 鞮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鞮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鞮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鞮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鞮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鞮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鞮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鞮字组词

白铜鞮  渤鞮海  狄鞮  东鞮  革鞮  革鞮  寄鞮  络鞮  鞔鞮  若鞮  铜鞮曲  铜鞮  象寄译鞮  象鞮  译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