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聱牙诘曲在词典中的解释
áojié

聱牙诘曲

拼音áo yá jié qū

含义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处清·郑相如《汉林四传·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典故出处

  • 清·郑相如《汉林四传·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近义词

  • 聱牙诘屈

反义词

  • 琅琅上口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聱牙诘曲形容言辞曲折、晦涩难懂,多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表达方式复杂、不易理解。

使用场景

  • 聱牙诘曲多用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或文学研究等领域,用于描述作品或文章的表达方式复杂或难以理解。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大东》中有一句“聱牙诘曲”,形容东方的风俗习惯与西方的差异。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言辞曲折、晦涩难懂的情况。

成语结构

  • 聱牙诘曲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聱牙表示言辞曲折,诘曲表示言辞晦涩难懂。

例句

  • 1. 这篇文章聱牙诘曲,让人读得云里雾里。2. 他的演讲方式总是聱牙诘曲,让听众难以理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聱牙诘曲与言辞曲折、晦涩难懂联系起来,想象一张牙齿弯曲的嘴巴,表示言辞曲折,再想象一本书上面有很多复杂的曲线,表示晦涩难懂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或文学研究相关的成语,如“玩世不恭”、“字斟句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解聱牙诘曲,我听不懂。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太聱牙诘曲了,读起来很费劲。3. 高中生:老师讲的文学理论总是聱牙诘曲的,需要仔细琢磨才能理解。4. 大学生:这本书的作者总是喜欢用聱牙诘曲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思考更多。

拆字解意

聱牙诘曲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