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持橐簪笔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ítuózān

持橐簪笔

拼音chí tuó zān bǐ

含义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典故出处

  • 《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多用于秘书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持橐簪笔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拿着笔筒和发簪”,引申为指持有笔和发簪,代表了一个人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形象。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广博,才华横溢,尤其适合用来赞美那些具有深厚学问和出众才华的人。

故事起源

  • 《晋书·王弥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王弥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曾在山中修行,每天背着笔筒和发簪出门。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游客,游客问他为什么背着这些东西,王弥回答说:“我背着笔筒和发簪,是为了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思考。”游客听后非常惊讶,赞叹王弥的学问之深和才华之出众。从此以后,人们用“持橐簪笔”来称赞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

成语结构

  • 持橐簪笔是一个由动词短语持橐和名词短语簪笔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是一位持橐簪笔的学者,无论什么问题都能给出深入的解答。2. 这位年轻的作家才华横溢,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持橐簪笔的文学天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字面意思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背着笔筒和发簪,表示他有学问和才华。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晋朝文化和王弥的贡献,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班长,真的是一个持橐簪笔的好同学。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位持橐簪笔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声望,被誉为一位持橐簪笔的学者。4. 大学生:这位教授是一位持橐簪笔的学者,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影响力。

拆字解意

持橐簪笔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