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啼饥号寒在词典中的解释
háohán

啼饥号寒

拼音tí jī háo hán

含义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典故出处

  • 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近义词

  • 饥寒交迫、哀鸿遍野

反义词

  • 丰衣足食、家给人足

英文翻译

  • cry from hunger and cold <cry in hunger and cold; live in hunger and cold; be poverty-stricken>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成语举例:值岁凶,啼饥号寒。(清 王晫《今世说 贤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民饥寒交迫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号,不能读作“hào”。
    成语辨形:号,不能写作“嚎”。
    成语辨析:啼饥号寒和“饥寒交迫”;都表示“挨饿受冻”的意思;但啼饥号寒偏重形容当事人受“迫”的反应为“啼”和“号”是有声的;“饥寒交迫”偏重形容当事人受“迫”是无声的。

详细解释

  • 啼饥号寒是由“啼”、“饥”、“号”和“寒”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啼”指的是哭泣,“饥”指的是饥饿,“号”指的是大声哭喊,“寒”指的是寒冷。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在饥饿和寒冷的情况下,无法忍受痛苦而大声哭喊。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贫困和困苦的境况,形容人们生活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无法忍受痛苦而大声哭喊。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载。当时,汉朝的皇帝刘盈年幼,由于朝廷贪污腐败,农民生活极度困苦。有一天,刘盈饥饿难耐,哭泣着对身边的人说:“我要吃饭!”这个场景被人们描述为“啼饥号寒”。

成语结构

  • 啼饥号寒的结构是四个字的形容词。

例句

  • 1. 这个小女孩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经常啼饥号寒。2. 在那个战争年代,人们经历了啼饥号寒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饥饿和寒冷的人在大声哭喊,形容他们无法忍受痛苦的情况。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贫困和困苦相关的成语,例如“衣食不继”、“赤贫如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我忘记穿外套出门了,回家的路上真是啼饥号寒。2. 初中生:那个国家的人民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生活变得啼饥号寒。3. 高中生:这部电影真实地展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啼饥号寒的生活。

拆字解意

啼饥号寒成语造句

  • 啼饥号寒造句(精选22条)

    1、我也不能附议清谈,一头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叫百姓们啼饥号寒。2、田野里只有多些白骨,多些流民,多些啼饥号寒的哭声而已。3、旧社会的农民常常啼饥号寒。4、至康熙三年,人口数量仍很稀少,经济凋弊,尤其是宁州、安化、合水三州县,老百姓无衣无食,...

  • 啼饥号寒造句(精选21条)

    (1)贫民窟里百姓们过着啼饥号寒的生活。(2)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仍然过着啼饥号寒的生活。(3)每逢灾年,这一带的百姓啼饥号寒,景况十分悲惨。(4)解放前,劳动人民天天挣扎在死亡线上,啼饥号寒,受尽苦难。(5)旧社会的农民常常啼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