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饥号寒
拼音tí jī háo hán
含义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典故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近义词
饥寒交迫、哀鸿遍野
反义词
丰衣足食、家给人足
英文翻译
cry from hunger and cold <cry in hunger and cold; live in hunger and cold; be poverty-stricke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成语举例:值岁凶,啼饥号寒。(清 王晫《今世说 贤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民饥寒交迫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号,不能读作“hào”。
成语辨形:号,不能写作“嚎”。
成语辨析:啼饥号寒和“饥寒交迫”;都表示“挨饿受冻”的意思;但啼饥号寒偏重形容当事人受“迫”的反应为“啼”和“号”是有声的;“饥寒交迫”偏重形容当事人受“迫”是无声的。
详细解释
- 啼饥号寒是由“啼”、“饥”、“号”和“寒”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啼”指的是哭泣,“饥”指的是饥饿,“号”指的是大声哭喊,“寒”指的是寒冷。这个成语形容人们在饥饿和寒冷的情况下,无法忍受痛苦而大声哭喊。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贫困和困苦的境况,形容人们生活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无法忍受痛苦而大声哭喊。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食货志》中的记载。当时,汉朝的皇帝刘盈年幼,由于朝廷贪污腐败,农民生活极度困苦。有一天,刘盈饥饿难耐,哭泣着对身边的人说:“我要吃饭!”这个场景被人们描述为“啼饥号寒”。
成语结构
- 啼饥号寒的结构是四个字的形容词。
例句
- 1. 这个小女孩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经常啼饥号寒。2. 在那个战争年代,人们经历了啼饥号寒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饥饿和寒冷的人在大声哭喊,形容他们无法忍受痛苦的情况。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贫困和困苦相关的成语,例如“衣食不继”、“赤贫如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我忘记穿外套出门了,回家的路上真是啼饥号寒。2. 初中生:那个国家的人民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生活变得啼饥号寒。3. 高中生:这部电影真实地展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啼饥号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