聱牙诘屈
拼音áo yá jié qū
含义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典故出处
清·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近义词
聱牙诘曲
反义词
琅琅上口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聱牙诘屈是由“聱牙”和“诘屈”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聱牙指的是犀牛的牙齿,因其形状奇特而难于理解;诘屈指的是言辞曲折、晦涩难解。聱牙诘屈形容言辞曲折难懂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文章、言语或思路晦涩难解,不易理解。
使用场景
- 聱牙诘屈常用于形容文笔难懂、言辞晦涩的文章、演讲或者思维。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说话或者写作时用词繁琐,不易理解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据说,聱牙诘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其中有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个人听了一位学者的演讲后感到非常晦涩难懂,于是就写下了“聱牙诘屈”四个字来形容这位学者的言辞。
成语结构
- 聱牙诘屈由四个字组成,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
例句
- 1. 这篇文章真是聱牙诘屈,我读了好几遍都不明白。2. 他的演讲内容太聱牙诘屈了,听得我一头雾水。3. 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你干嘛要用聱牙诘屈的方式解释呢?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聱牙”和“诘屈”这两个词的形象特点联想起来,聱牙形状奇特,诘屈言辞曲折。通过联想这些形象特点,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言简意赅”、“晦涩难懂”等,以扩展词汇量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解释太聱牙诘屈了,我听不懂。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句子结构太聱牙诘屈了,需要反复思考才能理解。3. 高中生:这位教授的演讲内容聱牙诘屈,要仔细听才能理解他的观点。4. 大学生:这本哲学著作的内容非常聱牙诘屈,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