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
拼音hōng hōng liè liè
含义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出处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典故出处
宋·文天祥《沁园春·题张许双庙》词:“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近义词
烈烈轰轰、声势浩大
反义词
冷冷清清、死气沉沉
英文翻译
on a grand and spectacula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成语举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声势浩大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轰,不能读作“hònɡ”。
成语辨形:烈,不能写作“列”。
成语谜面:连续爆破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抗金英雄文天祥在为唐代骂贼不屈而死的忠臣张巡庙题写《沁园春》的词中写道:“骂贼张巡,同心许远,皆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节,百炼之钢。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轰轰一场。”充分歌颂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详细解释
- 轰轰烈烈是一个由两个重复的词语构成的成语,用来形容某种活动或事物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和热血。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英雄事迹、伟大事业或者激烈的战斗。
使用场景
- 轰轰烈烈一词常常用来形容一些重大事件、庆典、运动会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事业、事迹或者行动具有威力和影响力。
故事起源
- 轰轰烈烈这个词语最早出自于明代杨慎《杨慎文集》中的《历代词话》:“凡名篇佳作,莫不轰轰烈烈。”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成语结构
- 轰轰烈烈是一个由两个重复的形容词构成的成语,通过重复的形容词来强调事物的规模和气势。
例句
- 1. 这次运动会的开幕式轰轰烈烈,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2. 他的事业发展得轰轰烈烈,成为了业界的领袖。3. 这场战斗进行得轰轰烈烈,最终取得了胜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轰轰烈烈与火山喷发、烟花爆竹等场面壮观、声势浩大的景象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轰轰烈烈相关的成语,如“磅礴大气”、“声势浩大”等,以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运动会开幕式轰轰烈烈,我好想参加呢!2. 初中生:他们的音乐会轰轰烈烈,我觉得很震撼。3. 高中生:他们的创业故事轰轰烈烈,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4. 大学生:他们的社团活动轰轰烈烈,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5. 成年人:他们的婚礼办得轰轰烈烈,让人难以忘怀。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轰轰烈烈”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