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喜
拼音zhān zhān zì xǐ
含义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典故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近义词
自鸣得意、沾沾自满
反义词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英文翻译
pleased with oneself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成语举例: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茅盾《子夜》五)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沾,不能读作“zhàn”。
成语辨形:沾,不能写作“拈”或“粘”。
成语谜面:心头乐滋滋
成语故事
西汉汉武帝的母亲窦太后排挤窦婴,窦婴称病回家。吴、楚七国叛乱,汉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去平定叛乱。窦婴对皇帝所赐的金银很不在意,平定叛乱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窦太后改变陈见想让他出任丞相,汉景帝认为他在沾沾自喜就作罢。
详细解释
- 指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某种成就或优点而自满、得意,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不愿意接受批评或改进。这种态度常常是盲目自信的表现。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因为一点小成就而自我陶醉的人,或者那些不肯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四年》。当时,齐国大夫晏婴因为他的儿子在智慧方面表现出色,被人称为"智伯"。智伯为人骄傲自满,不肯虚心学习,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后来,人们用“沾沾自喜”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不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人。
成语结构
- 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沾”,“自”,“喜”。其中,“沾”表示沾沾自喜的状态,“自”表示自己,“喜”表示得意、开心。
例句
- 1. 他在考试中得了高分,沾沾自喜地大言不惭。2. 虽然他只是个实习生,但他总是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比别人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沾沾自喜”联想成一个人在下雨天故意在水坑里跳跃,满身沾满了水,然后得意洋洋地笑着。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自满、得意相关的成语,如“自鸣得意”、“骄兵必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试得了满分,沾沾自喜地向同学们炫耀。2. 初中生:他在篮球比赛中表现出色,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已经是最好的球员。3. 高中生:虽然他被大学录取了,但他不应该因此而沾沾自喜,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