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
拼音mǎ shǒu shì zhān
含义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出处《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典故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近义词
唯命是从、亦步亦趋
反义词
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英文翻译
follow one's lea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成语举例:他近一年半以来虽常依大帅之“马首是瞻”,然而他不是大帅部将,也不会屈居人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状语、谓语;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瞻,不能读作“zhàn”。
成语辨形:瞻,不能写作“詹”。
成语辨析:马首是瞻与“唯命是从”有别:马首是瞻含有褒义;而“唯命是从”多为贬义。
成语故事
出处:《左传 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释义:“瞻”是看的意思。这则成语的本意是,作战是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故事: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苟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着奔向那里。”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大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要向东。”将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于是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苟偃失去了下军,仰天叹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执行,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一交战肯定让秦军得到好处。”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去。
详细解释
- 马首是瞻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率军攻打刘邦,一次在垓下大败,溃败之际,项羽的马匹突然停下不前,项羽回头一看,发现背后并无敌人追击。这时,项羽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失败,只能投降刘邦。从此,人们用“马首是瞻”来形容人谨慎小心,时刻注意周围的动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对自己的行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掉以轻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对待事物时,始终保持警惕和谨慎。
故事起源
- 马首是瞻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历史,具体来源于项羽的失败经历,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成语。
成语结构
- 马首是瞻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马首”、“是”、“瞻”三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马首是瞻,从不敢有丝毫马虎。2. 这个项目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马首是瞻,不能有任何差错。3.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保持马首是瞻的态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马首是瞻”与“小心翼翼”、“警惕周到”等词语进行联想,以便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谨慎小心相关的成语,如“小心谨慎”、“谨小慎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前总是马首是瞻,认真复习。2. 初中生:参加运动会时,我们必须马首是瞻,注意安全。3. 高中生:考试前,我会马首是瞻,仔细检查答题卡。4.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我们要马首是瞻,不要掉以轻心。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保持马首是瞻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马首是瞻”这个成语的起源、含义、解释、使用场景等,并且可以通过记忆技巧更好地记住这个成语。同时,你还可以延伸学习与谨慎小心相关的其他成语,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