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
拼音mò mò wú wén
含义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出处《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典故出处
《晋书·祖纳传》:“仆虽无无,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
近义词
无声无息
反义词
赫赫有名、大名鼎鼎
英文翻译
be completely unknow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成语举例:现在不知道他怎样,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那默默无闻的原因,或者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死完的缘故吧。(鲁迅《华盖集 并非闲话(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默,不能写作“莫”。
成语辨析:默默无闻与“无声无息”有别:默默无闻强调的是“不作声”;只适用于人及和人有关的工作、事业。“无声无息”强调的是悄悄地做;没有声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成语谜面:聋哑
详细解释
- 默默无闻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默默”表示无声无息,不声张,不显露;“无闻”表示没有名声,不为人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做事情时默默无声,不求回报,不追求名利的态度和行动。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名利,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或工作。它可以用来表达对默默奉献的人的赞扬和敬意,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被人注意或重视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八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子贡在国家有难的时候,默默地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但却没有受到任何奖赏和赞扬。他的儿子告诉他,他的默默奉献不为人知,他父亲回答说:“我不求名声,只是默默地为国家尽自己的力量。”这个故事成为了“默默无闻”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默默无闻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例句
- 1. 他默默无闻地为社区做了很多贡献。2. 她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默默无闻”与默默工作、不求名利的精神联系起来。可以尝试将这个成语与一个默默无声的人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默默无闻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默默无言”、“默默无闻”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默默无闻相反的成语,如“大张旗鼓”、“名声大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默默无闻地帮助了同学,没有向老师告状。2. 初中生:他默默无闻地为学校的环境整治做出了很大贡献。3. 高中生:她默默无闻地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他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