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
拼音rén yì zhī shī
含义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近义词
仁义之兵
英文翻译
an army of justic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成语举例:如此说来,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本帅仁义之师,何愁杨枭不灭。★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称赞军队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仁义之师是指由具备仁义道德的人组成的团队或集体。这些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注重公平正义,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他们以仁爱和正义为准则,相互支持和帮助,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标。
使用场景
- 仁义之师常用于形容团队或集体中的成员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相互关心和支持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志愿者团队、慈善机构、社会公益组织等具备仁义精神的团队。
故事起源
- 《孟子·离娄下》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孟子为了择君子而游说离娄之师。孟子问离娄:“师仁者,其师义者也,师义者,其师礼者也。师礼者,其师知者也。师知者,其师信者也。”这段对话表达了孟子对于君子的要求,即有仁、义、礼、知、信等品德。从而形成了“仁义之师”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仁义之师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主语为“仁义”,谓语为“之师”。
例句
- 1. 这个志愿者团队是一个仁义之师,他们经常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帮助。2. 这家慈善机构由一群仁义之师组成,他们致力于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支由仁义的战士组成的军队,他们用正义和仁爱的精神来战斗,保护弱者并追求公平正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孟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了解仁义之师的背后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是一个仁义之师,大家经常互相帮助,一起学习进步。2. 初中生:志愿者团队是一个仁义之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3. 高中生:社会公益组织是一个仁义之师,他们致力于改善社会问题,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