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断头将军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àntóujiāngjūn

断头将军

拼音duàn tóu jiāng jūn

含义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出处《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典故出处

  •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英文翻译

  • a general who would rather die than yield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成语举例:清·孔尚任《桃花扇·劫宝》:“除却一死,无可报国,大小三军,都来看断头将军呀!”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形容英雄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 张飞(字益德)是刘备手下一员猛将。 曹操占领了荆州,刘备去投奔江南。曹操率领数万骑兵追了一日一夜,追到当阳长阪桥。在危难关头,张飞带着二十多骑兵拒后。张飞在桥上横枪跃马,喝道:“我是张益德,谁敢上来决一死战!”曹操大军没有一人敢上前的。
    刘备入川时,张飞在江州攻破巴郡,活捉巴郡太守严颜。张飞对严颜喝斥道:“我的大军到了,你为什么不投降,还敢抵抗?”严颜说:“你们没有道义,夺我州郡,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大怒,令推出砍头,严颜面色不变,便往外走便回头骂道:“匹夫!砍头便砍头,也用不着发怒!”张飞觉得严颜有骨气,就把他放了,并向他道歉,严颜感其恩义,才投降。

详细解释

  • 断头将军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在战场上表现出极大勇气和决心的将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即使将领知道自己可能会丧命,但他仍然勇往直前,不畏惧死亡。

使用场景

  • 断头将军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困难、危险或逆境时毫不退缩的人。它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勇敢、无畏、坚定的人,无论是在军事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故事起源

  • 断头将军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传说。相传,在中国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赵胜的将军,他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围困,面临被斩首的危险。然而,赵胜并没有畏惧,而是毅然决然地奋勇杀敌,最终壮烈牺牲。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形容勇敢无畏的将领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断头将军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断头”表示被斩首,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将军”表示将领,指代在战场上的军事指挥官。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表现得像个断头将军,毫不退缩。2. 这位将军虽然知道战斗可能会导致他的死亡,但他仍然勇往直前,像个断头将军一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断头将军”与勇敢、无畏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形象。可以想象一个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即使面临着被斩首的危险,也毫不退缩。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历史上的勇敢将领的故事,如项羽、关羽等,可以帮助加深对断头将军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得像个断头将军,毫不退缩。2. 初中生:这位运动员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像个断头将军一样坚持到最后。3. 高中生:这位领导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了断头将军的勇气和决心。4. 大学生:他在创业的道路上表现得像个断头将军,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拆字解意

断头将军成语造句

  • 断头将军造句(精选10条)

    1、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2、见到严颜面上的愧色,颜明心中对对方很有好感,这才是威风凛凛的断头将军。3、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4、孙策,别白费心机了,这军帐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