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
拼音dàng qì huí cháng
含义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典故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近义词
回肠荡气、感人肺腑
英文翻译
heartrending <soul-stirr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成语举例: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人,令人荡气回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歇后语:癞蛤蟆吃旋风
详细解释
- 荡,摇动;气回,指回荡;肠,指心肠。意为音乐、诗文等引起人心潮荡漾,感受深刻,令人难以忘怀。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音乐、诗歌、故事等艺术作品给人以深刻感受,也可用于形容某些情感或经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
故事起源
-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荆州有个叫陈涉的人,他以平民出身,但有志于救国。他在行军途中,遇到了一位叫钟离昧的音乐家,钟离昧演奏的音乐深深触动了陈涉的心灵,使他坚定了救国的决心。陈涉后来成为了楚国的领袖,推翻了暴政,救了国家。这个故事使得“荡气回肠”成为了形容音乐或诗文引起强烈共鸣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荡气回肠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这部电影的音乐真是荡气回肠,让人感动不已。2. 他的演讲词充满了荡气回肠的力量,让人心潮澎湃。
记忆技巧
- 将“荡气回肠”与音乐、诗歌联系起来,想象听到一首动人的音乐或读到一首美丽的诗歌时,心灵被震撼,潮水般荡漾的感觉,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音乐或文学作品引起共鸣的成语,如“心旷神怡”、“感人肺腑”等,加深对情感表达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妈妈唱的歌声时,觉得真是荡气回肠,好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念了一首感人的诗,那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让我久久不能平静。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插曲真是荡气回肠,每次听到都会触动我的内心。以上是关于“荡气回肠”词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