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束杖理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ùzhàngmín

束杖理民

拼音shù zhàng lǐ mín

含义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典故出处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成语举例:上圣自从隋炀帝封为嘉州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一折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束杖理民意味着统治者通过严厉的法令来管理和控制民众,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这个成语强调了统治者对人民的严格管理,使人民不敢违法乱纪,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统治者采取严厉手段来治理民众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和讽刺那些过度使用权力的统治者。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秦孝公为了治理国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约束和管理民众。他用束杖打击犯罪分子,以示严厉。因此,人们用“束杖理民”来形容他的统治方式。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束”、“杖”、“理”和“民”。

例句

  • 1. 统治者通过束杖理民,使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2. 这个国家的法律严明,以束杖理民,使人民敬畏法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统治者手持束杖,严厉地管理和控制民众,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统治者的治理方式,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者对待民众的态度和政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束杖理民,使得我们的课堂秩序良好。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古代的统治者常常用束杖理民来维持社会的稳定。3. 高中生:我们讨论了束杖理民的含义,感叹古代统治者的严厉手段。4. 大学生:在政治课上,我们研究了不同统治者对待民众的政策,其中包括束杖理民的方式。

拆字解意

束杖理民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