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斗折衡
拼音póu dǒu zhé héng
含义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出处《庄子·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典故出处
《庄子·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掊斗折衡是由“掊斗”和“折衡”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掊斗”指用秤砣掂量,即用秤砣来衡量物品的轻重。而“折衡”则是指用杠杆平衡,即用杠杆来调整物体的平衡状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用秤砣掂量,用杠杆平衡,来比喻衡量事物的轻重缓急。
使用场景
- 掊斗折衡常用于形容衡量事物的轻重缓急,特别是在决策、评价或比较的过程中。例如,在选择领导人时,需要掊斗折衡各个候选人的优劣;在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时,需要掊斗折衡各种因素的权衡。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有一则关于掊斗折衡的故事。据说,项羽在攻打刘邦时,曾经在军队中设立了一个秤砣和杠杆的机关。他用秤砣掂量将要出征的将士,用杠杆平衡军队的力量。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用秤砣掂量,用杠杆平衡来比喻衡量事物的轻重缓急。
成语结构
- 掊斗折衡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掊斗折衡各种因素的权衡。2. 在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时,不能只看表面,要掊斗折衡其真实的实力。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掊斗和折衡与衡量事物的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图像。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用秤砣掂量物品的重量,然后用杠杆来平衡物体的状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衡量事物或决策相关的成语,例如“权衡轻重”、“斤斤计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评选优秀学生时,需要掊斗折衡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2. 初中生:在选择参加什么社团活动时,我要掊斗折衡各个社团的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3. 高中生:在考虑报考哪所大学时,我要掊斗折衡学校的声誉、专业设置和地理位置等因素。4. 大学生:在决定是继续读研究生还是工作时,我要掊斗折衡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5. 成人:在购买房产时,我要掊斗折衡房子的价格、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