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敌国
拼音zhōu zhōng dí guó
含义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典故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近义词
众叛亲离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成语举例: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尔辈无恐,即舟中敌国,不能为我害也。”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听说魏文侯很聪明贤能,就去投靠魏国,被任命魏军的统领,对付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魏武侯乘船时说江山多美好。吴起说如不施行仁政,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会有敌国的存在,魏武侯赞同他的观点。
详细解释
- 舟中敌国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用来形容在困境中被敌人包围,四面楚歌的境地。比喻处境危险,陷入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
使用场景
- 舟中敌国常用于形容个人、团队或国家在战争、竞争或其他困境中所处的困境。可以用来表达陷入困境、四面楚歌的境地。
故事起源
- 舟中敌国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故事中,魏国的大将军白起在攻打楚国的时候,被楚国的军队包围在河上的船中,四面受敌。白起在危难之际,冷静应对,最终成功突围。这个故事成为了舟中敌国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句
- 1.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我们的公司就像是舟中敌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2. 在战场上,我们的部队被敌人包围,陷入了舟中敌国的境地。3. 这个项目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克服舟中敌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舟中敌国与困境、危险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可以想象自己被敌人包围在一艘小船上,四面都是敌人,形成了舟中敌国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困境、危险相关的成语,如四面楚歌、孤掌难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感觉自己就像是舟中敌国,但我会努力克服困难。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和几个同学组队参加了一场辩论赛,对手的观点很强,我们感觉自己就像是舟中敌国。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竞争,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舟中敌国,但我会坚持努力,争取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