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赤口白舌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ìkǒubáishé

赤口白舌

拼音chì kǒu bái shé

含义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出处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典故出处

  • 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近义词

  • 赤口毒舌

英文翻译

  • talk nonsense <dispute>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成语举例:今日祭祖哩,休得赤口白舌的,罚那毒誓。(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言语恶毒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赤口白舌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赤口”和“白舌”两个词组成。赤口指的是红色的嘴唇,白舌指的是白色的舌头。赤口白舌形容一个人说话恶劣、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行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用恶言恶语散布谣言,以破坏他人之间的关系。

使用场景

  • 赤口白舌多用于贬义场合,形容那些善于挑拨离间、散布谣言、制造矛盾的人。可以用于形容某人在背后说坏话、捏造事实、制造纷争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赤口白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鲍照的官员,他善于挑拨离间,用恶言恶语散布谣言,以破坏他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天,鲍照到了一个宴会上,他嘴唇红得像鲜血一样,舌头白得像雪花一样,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从此,人们就用“赤口白舌”来形容那些善于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人。

成语结构

  • 赤口白舌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性词语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总是赤口白舌地说别人的坏话,大家都不喜欢和他交往。2. 这个人善于挑拨离间,经常用赤口白舌来制造矛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赤口白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嘴唇红得像鲜血,舌头白得像雪花,用恶言恶语散布谣言,以破坏他人之间的关系。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赤口白舌相关的成语,如“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等,可以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赤口白舌地说我们班同学的坏话,让大家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那个女生善于挑拨离间,经常用赤口白舌来制造我们之间的矛盾。3. 高中生:我不喜欢那个人,他总是用赤口白舌来散布谣言,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

拆字解意

赤口白舌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