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予有节
拼音qǔ yù yǒu jié
含义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典故出处
《淮南子·本经训》:“取予有节,出入有时。”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获取和给予是有节制的,比喻不苟贪得。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贪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取予有节是由“取予”和“有节”两个词语组成。取予指的是取得和给予,有节指的是有限度、有分寸。这个成语强调在帮助他人或赠送礼物时,要有节制,不过度追求,不铺张浪费。
使用场景
- 取予有节常用于提醒人们在给予他人帮助或赠送礼物时要适度而不过分。可以用于教育孩子节约和珍惜资源的场合,也可以用于指导商务交往中的礼仪和待人之道。
故事起源
- 取予有节的故事起源于《礼记·曲礼上》。故事中,孔子的学生曾子向孔子请教如何处理礼物的问题。孔子告诉曾子:“取予有节,有余以施。”意思是在给予他人帮助或赠送礼物时要有节制,有余才能施舍给别人。从此,取予有节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
成语结构
- 主谓宾结构,取予为动词短语,有节为状语。
例句
- 1. 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取予有节,不要过度追求回报。2. 赠送礼物时,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取予有节,不要铺张浪费。3. 在商务交往中,我们要注意取予有节,不要过分攀比。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取予有节理解为在给予他人帮助或赠送礼物时要有限度和分寸。可以通过将这个成语和节制、适度的概念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节制、适度相关的成语,如“节约用水”、“适可而止”等,以丰富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学会了取予有节,不再乱花钱了。2. 初中生:我们要在生活中取予有节,珍惜资源,保护环境。3. 高中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要取予有节,不要过度投入,保持自己的健康和学业的平衡。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我们要取予有节,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过度扩张。5. 成年人:在送礼物时,要取予有节,不要过分攀比,保持真诚和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