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物假事
拼音bǐ wù jiǎ shì
含义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出处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典故出处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近义词
比物属事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进行排比归纳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比物假事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比物指的是将虚构的事物进行比较,假事则表示将虚构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来对待。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把虚构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来对待,导致判断错误或误解他人。
使用场景
- 比物假事常常用于批评那些无法正确认识现实,以及过于主观臆断事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喜欢编造事实的人,或者那些过于主观臆断他人动机的人。
故事起源
- 比物假事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则故事中。故事讲述了齐国大夫田文在齐昭王面前,以一只狗的形象来比喻自己的忠诚。然而,齐昭王却将这个比喻当作真实的事情来对待,导致了误解和不愉快的局面。
成语结构
- 主语 + 比物 + 假事
例句
- 1. 他总是比物假事,无法正确看待问题。2. 不要被他的话迷惑了,他常常比物假事。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比物假事,要理性对待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与“比喻”和“虚构”联系起来记忆。比物假事意味着将虚构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来对待。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故事起源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喜欢比物假事,总是编造一些奇怪的故事。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比物假事,要用事实来说话。3. 高中生:他的说法完全是比物假事,根本没有任何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