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必也正名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èngmíng

必也正名

拼音bì yě zhèng míng

含义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出处《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典故出处

  • 《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成语举例: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指名声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必也正名出自《论语·子路篇》,原意是指在称呼事物时必须使用准确的名称,不能随意曲解或混淆。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辞的准确性和重要性,人们应该遵循诚实和正直的原则,不虚伪、不偏袒,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使用场景

  • 在正式的场合中,当需要准确地称呼事物、人物或概念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准确性和公正性。

故事起源

  • 《论语·子路篇》记载了孔子的教诲,其中有一段对话是子路问孔子:“有人说您是圣人,有人说您是智者,有人说您是仁者,请问您认为哪一个称呼是准确的?”孔子回答:“必也正名。”这段对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准确称呼的重视和强调。

成语结构

  • 四个汉字,由“必也”和“正名”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 1. 在辩论中,我们应该必也正名,不应该用模糊的说法逃避问题。2. 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们必须必也正名,准确地命名新发现的物种。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必也正名”与准确性和公正性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事物,确保用正确的名称称呼它。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孔子的教诲和思想,深入研究《论语》中的其他成语和故事,以及学习如何在语言表达中注重准确性和公正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教我们必也正名,不要叫别人的名字错了。2. 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必也正名,不能乱用词语。3.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们要学会必也正名,不偏袒任何一方。4. 高中生:社会问题讨论中,我们应该必也正名,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5. 大学生:研究科学问题时,必须必也正名,用准确的术语描述实验结果。

拆字解意

必也正名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