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鼎峙
拼音guā fēn dǐng zhì
含义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出处《新唐书·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典故出处
《新唐书·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近义词
四分五裂
反义词
天下一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成语举例:〖示例〗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六纪于兹。瓜分鼎峙,自为声教,各擅蒸黎,交结四夷,凭陵上国。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局势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瓜分鼎峙是由两个成语组成的合成词,瓜分指的是分割、分配的意思,鼎峙指的是争夺、对立的意思。瓜分鼎峙形容在争夺利益时,各方势力对立激烈,无法达成一致,形成僵持状态。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描述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争夺或分配利益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团队、组织、个人之间在竞争中相持不下,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状态。
故事起源
- 瓜分鼎峙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当时,七个国家争夺霸权,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格局。这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激烈争斗和相互对立的局面。
成语结构
- 瓜分鼎峙是由两个成语组成的合成词,瓜分和鼎峙。
例句
- 1. 这个项目的利益瓜分鼎峙,各方争得面红耳赤。2. 在这场竞赛中,两支队伍瓜分鼎峙,始终无法分出胜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瓜分和鼎峙两个成语分别记忆,然后联想它们的意思来记忆整个成语。瓜分可以联想到分割、分配,鼎峙可以联想到争夺、对立。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班里的同学在分组比赛中瓜分鼎峙,大家都想赢得比赛。2. 初中生:在班级竞选中,两位同学的支持者瓜分鼎峙,无法决定谁是班长。3. 高中生:参加高考的同学都在为名校的录取名额瓜分鼎峙,争夺梦想的大学。4.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导致了瓜分鼎峙,无法取得进展。5. 成年人:公司内部的两个派系在分权问题上瓜分鼎峙,导致了内部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