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钟应
拼音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含义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典故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近义词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英文翻译
the hill convulsed and the bell echoe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成语举例:清·黄宗羲《序》:“先生不论友与未友,知其为名士,山崩钟应,便欲为之分痛。”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魏国大殿前的大钟无缘无故地自动大响,很多人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张华是怎么回事。张华告诉他们这是蜀郡发生地震或山崩引发钟的共振。为了验证这话,有人亲自去蜀郡查看,果然如此。
详细解释
- 山崩钟应这个成语由两个词语组成,分别是“山崩”和“钟应”。山崩指山体崩塌,钟应指钟声回响。成语的意思是当山体崩塌时,会引起钟声回响,意味着当发生重大事件或危机时,各种迹象和预兆都会出现。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情况发展到了极端,或者预示着某种重大变化即将发生。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行为举止异常或异常突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座名叫“龙门”的山,山上有一座古钟。一天,山体突然发生崩塌,这导致钟声回响。这个故事象征着山体崩塌和钟声回响之间的关联,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山崩钟应”。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山”、“崩”、“钟”和“应”。
例句
- 1. 当天空出现黑云,地面出现裂缝,山体出现崩塌的迹象时,我们都知道山崩钟应,灾难即将来临。2. 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员工流失严重,这些都是山崩钟应的迹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山体崩塌时,钟声回响的场景,将这个画面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自然灾害相关的成语,如“水落石出”、“风声鹤唳”等。这些成语都与自然灾害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并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下暴雨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我觉得山崩钟应,一定会有大雷雨的。2. 初中生:某个同学突然表现得非常奇怪,我感觉山崩钟应,他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们。3. 高中生: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一直不好,员工离职率也很高,这些都是山崩钟应的征兆,公司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