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破心寒
拼音dǎn pò xīn hán
含义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典故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近义词
胆破心惊
反义词
神色自若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害怕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北宋时期,范仲淹与韩琦两人都曾镇守陕西抵御西夏的骚扰边境,他们军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顽强。当时边塞流传民谣说:“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详细解释
- 胆破心寒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临极端恐惧或害怕时的心理状态。胆破指胆量消失,无法再继续勇敢面对困难或危险;心寒指内心感到极度寒冷、恐惧和绝望。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面对极大的恐惧和危险时的心理状态。
使用场景
- 胆破心寒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极端恐惧的情况下的内心感受。例如,当遇到突发的危险事故或惊险的情况时,人们可能会感到胆破心寒。此外,在描述恐怖电影、恐怖小说或真实的恐怖故事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人们的心理状态。
故事起源
- 《庄子·让王》中记载了一个与胆破心寒相关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王子善的人,他非常害怕老虎。有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了一只老虎,吓得胆破心寒,无法再继续前行。庄子听说了这个故事后,用“胆破心寒”来形容王子善的心理状态。
成语结构
- 胆破心寒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构成的成语,形容词“胆破”和“心寒”之间用“、”连接。
例句
- 1. 当我听到那个可怕的故事时,我感到胆破心寒。2. 在漆黑的森林里迷路了,我感到胆破心寒。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一个极其恐怖的场景中,感觉胆量消失、内心极度寒冷和绝望,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恐惧和害怕相关的成语,例如“惊弓之鸟”、“胆战心惊”等,以扩大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蜘蛛我胆破心寒,连忙跑开了。2. 初中生:当听到那个恐怖的故事时,我感到胆破心寒,不敢一个人睡觉。3. 高中生:在考试前夜,我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复习过的知识,感到胆破心寒,担心无法及格。